- 形容人没脑子的词(形容一个没脑子的成语):一筹莫展,一览而尽,不务正业,不学无术,不识一丁,不辨菽麦,傻头傻脑,冥顽不灵,博大精深,呆头呆脑,土头土脑,大智若愚,徙宅忘妻,心拙口夯,愚不可及,愚夫蠢妇,愚昧无知,才疏学浅,有言在先,朽木难雕,毛手毛脚,没头没脑,泥足巨人,百无一是,百无一用,目不识丁,真才实学,稀里糊涂,笨口拙舌,笨嘴笨舌,笨头笨脑,蒙昧无知,衣架饭囊,钝口拙腮,饭囊衣架,马马虎虎,麻痹大意,蠢如鹿豕,不明事理,顿口拙腮。
- 1、一筹莫展 yī chóu mò zhǎn - 释义:一筹莫展 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 出处:《宋史 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 2、一览而尽 yī lǎn ér jìn - 释义:一览而尽 一看就全都看到了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 3、不务正业 bù wù zhèng yè - 释义:不务正业 务:从事;正业:正当的职业;本职工作。不干正当的工作。现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 4、不学无术 bù xué wú shù - 释义:不学无术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 5、不识一丁 bù shí yī dīng - 释义:不识一丁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 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 6、不辨菽麦 bù biàn shū mài - 释义:不辨菽麦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 7、傻头傻脑 shǎ tóu shǎ nǎo - 释义:傻头傻脑 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这么说起来,比头里竟明白多了。' 
- 8、冥顽不灵 míng wán bù líng - 释义:冥顽不灵 冥:本指昏暗;引申为愚昧;顽:顽固;难开化;灵:聪明敏锐。形容无知的愚昧;不聪明;难开化。 - 出处:唐 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 9、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 释义:博大精深 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 出处: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 10、呆头呆脑 dāi tóu dāi nǎo - 释义:呆头呆脑 呆:痴呆、迟钝。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 - 出处: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 
- 11、土头土脑 tǔ tóu tǔ nǎo - 释义:土头土脑 指行为、举止、服饰等不合时尚 -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谁知他土头土脑的,信是一句话。” 
- 12、大智若愚 dà zhì ruò yú - 释义:大智若愚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 出处: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13、徙宅忘妻 xǐ zhái wàng qī - 释义:徙宅忘妻 徙:迁移;宅:住所。搬家忘记把妻子带走。比喻粗心到了荒唐的地步。 - 出处:西汉 刘向《说苑 敬慎》:“予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 
- 14、心拙口夯 xīn zhuō kǒu bèn - 释义:心拙口夯 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 
- 15、愚不可及 yú bù kě jí - 释义:愚不可及 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16、愚夫蠢妇 yú fū chǔn fù - 释义:愚夫蠢妇 见“愚夫愚妇”。 -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愚夫蠢妇皆有流连之心,凄怆之志。” 
- 17、愚昧无知 yú mèi wú zhī - 释义:愚昧无知 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 - 出处: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 18、才疏学浅 cái shū xué qiǎn - 释义:才疏学浅 才:才能;疏:空虚;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 出处: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 19、有言在先 yǒu yán zài xiān - 释义:有言在先 把话说在前头。指事前打过招呼。 -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脱杨生》:“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须惊怕。” 
- 20、朽木难雕 xiǔ mù nán diāo - 释义:朽木难雕 见“朽木不可雕”。 - 出处:《南史·颜延之传》:“尚之望见便阳眠,延之发帘熟视曰:‘朽木难雕’。” 
- 21、毛手毛脚 máo shǒu máo jiǎo - 释义:毛手毛脚 做事粗心,不细致。 - 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6回:“但凡有点毛手毛脚的,小人决不用他。” 
- 22、没头没脑 méi tóu méi nǎo - 释义:没头没脑 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夏主簿遭此无妄之灾,没头没脑的被贪赃州官收在监里。” 
- 23、泥足巨人 ní zú jù rén - 释义:泥足巨人 比喻实际非常虚弱的笨大东西。 - 出处:郭沫若《忆秦娥·歌剧重上舞台》:“多威武,泥足巨人,过街老鼠。” 
- 24、百无一是 bǎi wú yī shì - 释义:百无一是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 出处: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 25、百无一用 bǎi wú yī yòng - 释义:百无一用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 出处:清 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 26、目不识丁 mù bù shí dīng - 释义:目不识丁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 出处:《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 27、真才实学 zhēn cái shí xué - 释义:真才实学 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实:真。 - 出处: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 
- 28、稀里糊涂 xī lǐ hú tú - 释义:稀里糊涂 不明白,迷糊,不认真,随意 - 出处:曹禺《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如果写他后悔,稀里糊涂自杀了,就没有多大意思。” 
- 29、笨口拙舌 bèn kǒu zhuō shé - 释义:笨口拙舌 没有口才,不善言谈 - 出处: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第一章:“部队作风,说话又尖又硬,丝毫不留情面,又满有一套理论,笨口拙舌的大老粗。” 
- 30、笨嘴笨舌 bèn zuǐ bèn shé - 释义:笨嘴笨舌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 31、笨头笨脑 bèn tóu bèn nǎo - 释义:笨头笨脑 笨:愚钝。形容不聪明,头脑反应迟钝 - 出处:朱自清《扬州的夏日》:“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 32、蒙昧无知 méng mèi wú zhī - 释义:蒙昧无知 愚钝糊涂;没有知识;不通事理。 - 出处:《晋书 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 33、衣架饭囊 yī jià fàn náng - 释义:衣架饭囊 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 34、钝口拙腮 dùn kǒu zhuō sāi - 释义:钝口拙腮 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0回:“好妹妹,我是钝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 35、饭囊衣架 fàn náng yī jià - 释义:饭囊衣架 囊:口袋。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无用之人。 - 出处: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空一带江山,江山如画;止不过饭囊,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 
- 36、马马虎虎 mǎ mǎ hǔ hǔ - 释义:马马虎虎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 出处: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 37、麻痹大意 má bì dà yì - 释义:麻痹大意 麻痹:一种病态;身体某部分肢体失去知觉。比喻对事物现象不经心;失去警觉;粗心大意。 - 出处: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 38、蠢如鹿豕 chǔn rú lù shǐ - 释义:蠢如鹿豕 豕:猪;蠢:愚笨。笨得像鹿和猪一样。 - 出处:《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39、不明事理 bù míng shì lǐ - 释义:不明事理 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 40、顿口拙腮 dùn kǒu zhuō sāi - 释义:顿口拙腮 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回:"好妹妹,我是顿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