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一条路走到底的成语(形容一条路经常走的成语):一帆风顺,一穷二白,七高八低,凹凸不平,千难万险,坎坷不平,坑坑洼洼,山高水险,崎岖不平,翻山越岭,艰难险阻,荆天棘地,荆棘塞途,荆棘载途,跋山涉水,险阻艰难,山高路险。
1、一帆风顺 yī fān fēng shùn
释义:一帆风顺 船满帆;一路顺风行驶。比喻境遇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挫折。
出处:唐 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2、一穷二白 yī qióng èr bái
释义:一穷二白 穷:物质基础差;经济水平低。白:文化、科学落后。形容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低;不发达。
出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3、七高八低 qī gāo bā dī
释义:七高八低 形容道路不平坦。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独自一个,在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脚绊一脚的望前走去。”
4、凹凸不平 āo tū bù píng
释义:凹凸不平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出处: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柴屑粪渣,零零散散地散布在路上。”
5、千难万险 qiān nán wàn xiǎn
释义:千难万险 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
出处:元 杨景贤《西游记》第五本第四折:“火焰山千难万险。”
6、坎坷不平 kǎn kě bù píng
释义:坎坷不平 坎坷:土地、道路高高低低。道路高低不平。引申为前进道路上有很多困难。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岁南巢之歇坷兮,易豳、歧之夷平。”
7、坑坑洼洼 kēng kēng wā wā
释义:坑坑洼洼 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出处:乌兰巴干《草原烽火》第18章:“第二天早晨,来到一个坑坑洼洼的冈子里。”
8、山高水险 shān gāo shuǐ xiǎn
释义:山高水险 比喻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
9、崎岖不平 qí qū bù píng
释义:崎岖不平 崎岖:地面高低不平。形容道路高低不平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安公子见那路渐渐的崎岖不平,乱石荒草,没些村落人烟,心中有些怕将起来。”
10、翻山越岭 fān shān yuè lǐng
释义:翻山越岭 越:过;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翻过很多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辛苦。也比喻历尽千辛万苦。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11、艰难险阻 jiān nán xiǎn zǔ
释义:艰难险阻 险阻:险恶阻塞的地方。指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危险和阻碍。
出处: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12、荆天棘地 jīng tiān jí dì
释义:荆天棘地 荆、棘:带刺的灌木。天地间到处是荆棘。比喻处境艰险;障碍重重。
出处:清 壮者《扫迷帚》:“一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荆天刺地,生气索然。”
13、荆棘塞途 jīng jí sè tú
释义:荆棘塞途 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出处:鲁迅《华盖集 导师》:“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14、荆棘载途 jīng jí zài tú
释义:荆棘载途 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孔颖达疏:“言无道路可从,冒榛薮也,说其穷困之极也。”
15、跋山涉水 bá shān shè shuǐ
释义:跋山涉水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16、险阻艰难 xiǎn zǔ jiān nán
释义:险阻艰难 险阻:危险和障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出处:《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17、山高路险 shān gāo lù xiǎn
释义:山高路险 山又高有陡,行走非常困难。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