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用兵的谋略的成语是什么?(形容用兵可用诡异战法的成语):一发破的,一言中的,一语中的,一语破的,不法常可,不辨真伪,乘伪行诈,以伪乱真,以战去战,休兵罢战,克敌制胜,兵以诈立,兵凶战危,兵行诡道,冰解的破,切中要害,切合实际,化性起伪,去伪存真,变化莫测,唯利是图,多多益办,巧伪不如拙诚,巧伪趋利,弃伪从真,息兵罢战,无的放矢,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毫无疑问,没有说的,法无可贷,的的确确,矫言伪行,矫饰伪行,短兵接战,诡状异形,诡雅异俗,集矢之的,韩信将兵,切近的当。
1、一发破的 yī fā pò dì
释义:一发破的 发: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出处:《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2、一言中的 yī yán zhōng de
释义:一言中的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出处:《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3、一语中的 yī yǔ zhōng de
释义:一语中的 见“一语破的”。
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4、一语破的 yī yǔ pò dì
释义:一语破的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指说话简洁精练;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破的:射中箭靶)。
出处:唐 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5、不法常可 bù fǎ cháng kě
释义:不法常可 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6、不辨真伪 bù biàn zhēn wěi
释义:不辨真伪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识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
7、乘伪行诈 chéng wěi xíng zhà
释义:乘伪行诈 指弄虚作假。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乘伪行诈,莫能久长。”
8、以伪乱真 yǐ wěi luàn zhēn
释义:以伪乱真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9、以战去战 yǐ zhàn qù zhàn
释义:以战去战 用战争消灭战争。
出处:先秦 商鞅《商君书 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10、休兵罢战 xiū bīng bà zhàn
释义:休兵罢战 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出处:元 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11、克敌制胜 kè dí zhì shèng
释义:克敌制胜 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出处:孙武《孙子 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12、兵以诈立 bīng yǐ zhà lì
释义:兵以诈立 兵:军事,战争;诈:欺骗。用兵作战要善于用计谋迷惑对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兵以诈立,以利功,以分合为变者也。”
13、兵凶战危 bīng xiōng zhàn wēi
释义:兵凶战危 指战事凶险可怕。
出处:汉 晁错《言兵事疏》:“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故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卬之间耳。”
14、兵行诡道 bīng xíng guǐ dào
释义: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
15、冰解的破 bīng jiě dì pò
释义:冰解的破 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
出处:清 曾国藩《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16、切中要害 qiē zhōng yào hài
释义:切中要害 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出处:林语堂《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亦可于偶语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
17、切合实际 qiē hé shí jì
释义:切合实际 指想法或做事合乎实际情况
出处: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做一切工作,必须切合实际。”
18、化性起伪 huà xìng qǐ wěi
释义:化性起伪 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19、去伪存真 qù wěi cún zhēn
释义:去伪存真 去:除掉。伪:虚假。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
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权衡在手,明镜当台,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
20、变化莫测 biàn huà mò cè
释义:变化莫测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出处:明 焦竑《玉堂丛语 文学》:“其为文数百千言,援笔立就,雄浑高古,变化莫测。”
21、唯利是图 wéi lì shì tú
释义:唯利是图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22、多多益办 duō duō yì bàn
释义:多多益办 见“多多益善”。
出处: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汉书》作“多多益办”。
23、巧伪不如拙诚 qiǎo wěi bù rú zhuō chéng
释义:巧伪不如拙诚 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
出处:西汉·刘向《说苑·谈丛》:“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24、巧伪趋利 qiǎo wěi qū lì
释义:巧伪趋利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出处:《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25、弃伪从真 qì wěi cóng zhēn
释义:弃伪从真 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劳,诚恐其诱惑人心,紊乱真道,故不得不亟于弃伪从真,去浮存实,使人人共知虚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
26、息兵罢战 xī bīng bà zhàn
释义:息兵罢战 兵:打仗。停止或结束战争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只为宋朝南渡以后,绍兴、淳熙年间,息兵罢战,君相自谓太平,纵情逸乐。”
27、无的放矢 wú dì fàng shǐ
释义:无的放矢 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出处:清 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直拉杂摧烧之可耳。”
28、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jiù de bù qù xīn de bù lái
释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旧的没有了,只好被迫去买新的,坏事变成了好事
出处:洪放《秘书长·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总要发展的啊。”
29、毫无疑问 háo wú yí wèn
释义:毫无疑问 不存在问题,十分肯定
出处: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毫无疑问,他们的这种威信、影响和经验乃是党、阶级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30、没有说的 méi yǒu shuō de
31、法无可贷 fǎ wú kě dài
释义:法无可贷 谓按法律不可宽恕。
出处:《清史稿·刑法志一》;“强盗分别法无可贷、情有可原,歼渠魁、赦胁从之义也。”
32、的的确确 dí dí què què
释义:的的确确 指真实的,毫无疑问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他还是的的确确的一位候补县太爷呢,还是个老班子,不然,早就补了缺了。”
33、矫言伪行 jiǎo yán wěi xíng
释义:矫言伪行 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出处:宋·秦观《论议下》:“矫言伪行之人,弊车羸马窜伏岩冗,以幸上之爵禄。”
34、矫饰伪行 jiǎo shì wěi xíng
释义:矫饰伪行 矫饰:做作,掩饰。善于掩饰,行为虚伪
出处: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矫饰伪行。”
35、短兵接战 duǎn bīng jiē zhàn
释义:短兵接战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36、诡状异形 guǐ zhuàng yì xíng
释义:诡状异形 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隋书·柳彧传》:“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37、诡雅异俗 guǐ yǎ yì sú
释义:诡雅异俗 和雅正相背,与常俗相违。谓异端邪说。
出处:章炳麟《与人论文书》:“使奇耦之言,文章之议,日竞于世,失其所以■(木敬),而诡雅异俗者据之,斯亦非足下之所惧邪!”
38、集矢之的 jí shǐ zhī de
释义:集矢之的 比喻众人所指摘的对象。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公曰:‘楚君以郑敌,亲集矢于其目。”
39、韩信将兵 hán xìn jiàng bīng
释义:韩信将兵 韩信:刘邦的将军;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40、切近的当 qiē jìn de dāng
释义:切近的当 ①恰切得当。②指意浅语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