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开头的成语大全四个字(密字成语开头的成语):虑周藻密,不可分割,事以密成,亲密无间,人烟稠密,八音遏密,公规密谏,天罗地网,密不可分,密不通风,密云不雨,密密匝匝,密密层层,密密麻麻,密意幽悰,密约偷期,密而不宣,密针细缕,密锣紧鼓,彤云密布,文深网密,曲曲折折,机事不密,柔情密意,水泄不通,沉密寡言,沉默寡言,河同水密,深山密林,深山穷林,温情密意,百密一疏,私情密语,秋荼密网,紧锣密鼓,词严义密,过从甚密,退藏于密,遏密八音,密勿之地。
1、虑周藻密 lǜ zhōu zǎo mì
释义:虑周藻密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出处: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三册)第二节:"元诗矫宋流弊,而失于多学晚唐,……然其佳者则婉转惆怅,附物切情,工整而流逸,清新而秀丽,虑周藻密而不涉于粗疏,意深韵远而不失之
2、不可分割 bù kě fēn gē
释义:不可分割 割:分割,划分。不容许割裂
出处:周恩来《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政协各项决议,是各党派的临时大宪章,是一个整体而不可分割的。”
3、事以密成 shì yǐ mì chéng
释义:事以密成 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出处:《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4、亲密无间 qīn mì wú jiàn
释义:亲密无间 间:缝隙。关系非常融洽、密切、没有一点间隔。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5、人烟稠密 rén yān chóu mì
释义:人烟稠密 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出处: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鹊华桥,才觉得人烟稠密,也有挑担子的,也有推小车子的。”
6、八音遏密 bā yīn è mì
释义:八音遏密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遏:阻止;遏密:指皇帝死后停止演奏音乐。各种乐器停止演奏。指国家元首去世
出处:《尚书 舜曲》:“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7、公规密谏 gōng guī mì jiàn
释义:公规密谏 谓多方劝谏。公,公开;密,私下。
出处:《三国志·魏志·桓阶传》:“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8、天罗地网 tiān luó dì wǎng
释义:天罗地网 天空和地面所张设的罗网。比喻严密的包围圈。多指对敌人、逃犯的严密的防范。罗:捕鸟的网。
出处: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9、密不可分 mì bù kě fēn
释义:密不可分 密:紧密;分:分割。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
出处: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们俩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处于同一个场面之中。”
10、密不通风 mì bù tōng fēng
释义:密不通风 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11、密云不雨 mì yún bù yǔ
释义:密云不雨 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出处:《周易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12、密密匝匝 mì mì zā zā
释义:密密匝匝 密集,茂密,满满的样子
出处:曹禺《汗和眼泪》:“挤进了一个坐得密密匝匝,成了一片人的海的会堂里。”
13、密密层层 mì mì céng céng
释义:密密层层 比喻满布得没有空隙。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见那天罗地网,密密层层,各营门提铃喝号,将那山围绕的水泄不通。”
14、密密麻麻 mì mì má má
释义:密密麻麻 多而密的样子
出处:巴金《繁星》:“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15、密意幽悰 mì yì yōu cóng
释义:密意幽悰 密:亲密;幽:隐蔽;悰:欢乐。深藏内心的亲密的情意和欢乐
出处:元·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助人笑口欢容,几多密意幽悰。”
16、密约偷期 mì yuē tōu qī
释义:密约偷期 指相爱的男女秘密相会。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
17、密而不宣 mì ér bù xuān
释义:密而不宣 宣:公开。保守秘密,不肯公开宣布
18、密针细缕 mì zhēn xì lǚ
释义:密针细缕 缕:线。缝制得十分细密。比喻考虑事情极为周到
出处:茅盾《夜读偶记》:“曹雪芹的这种密针细缕、曲曲折折表达出来的向前看的态度,在后四十回中却被高鹗发挥为相反的一面。”
19、密锣紧鼓 mì luó jǐn gǔ
释义:密锣紧鼓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8章:“如今村子上在密锣紧鼓地查什么阴谋,你走路也得当心呵,要带眼识人。”
20、彤云密布 tóng yún mì bù
释义:彤云密布 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出处:《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21、文深网密 wén shēn wǎng mì
释义:文深网密 用法严刻,法网严密。
出处:唐·陈子昂《谏用刑书》:“刀笔之吏,寡识大方,断狱能者,名在急刻,文深网密,则共称至公。”
22、曲曲折折 qū qū zhé zhé
释义:曲曲折折 弯曲,形容事情遇到许多阻碍或受到挫折打击,不能顺利进行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2回:“彩云不及细看,却被那妇人不由分说就扶上台阶,曲曲折折,走到一面大镜子面前,那妇人把镜子一推,却呀的一声开了,原来是个门儿。”
23、机事不密 jī shì bù mì
释义:机事不密 谓泄漏机密。
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七卷:“常言机事不密祸先行。”
24、柔情密意 róu qíng mì yì
释义:柔情密意 谓温柔亲密的情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如今悬空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密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25、水泄不通 shuǐ xiè bù tōng
释义:水泄不通 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
26、沉密寡言 chén mì guǎ yán
释义:沉密寡言 犹沉默寡言。
出处:《宋书·徐羡之传》:“[羡之]沉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
27、沉默寡言 chén mò guǎ yán
释义:沉默寡言 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出处:《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28、河同水密 hé tóng shuǐ mì
释义:河同水密 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出处:《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邵氏故意欲责秀姑,却教秀姑引得贵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瞒。”
29、深山密林 shēn shān mì lín
释义:深山密林 见“深山穷林”。
出处:鲁迅《彷徨·伤逝》:“我看见怒涛中的渔夫,战壕中的兵士,摩托车中的贵人,洋场上的投机家,深山密林中的豪杰。”
30、深山穷林 shēn shān qióng lín
释义:深山穷林 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出处:唐·柳宗元《零都郡复乳穴记》:“且夫乳穴必在深山穷林,冰雪之所储,豺虎之所庐。”
31、温情密意 wēn qíng mì yì
释义:温情密意 谓情意温柔亲密。
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然而散见零星的翠色,好一似美人的眉飞色舞,已确然见温情密意的‘春之和畅’之先声。”
32、百密一疏 bǎi mì yī shū
释义:百密一疏 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出处:清 魏源《庸易通义》:“至道问学之有知无行,分温故为存心,知新为致知,而敦厚为存心,崇礼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33、私情密语 sī qíng mì yǔ
释义:私情密语 私:不公开;密:秘密。指秘密的情话
出处:清·李渔《凰求凤·避色》:“你这等私情密语,他耳边只愁恹弃。”
34、秋荼密网 qiū tú mì wǎng
释义:秋荼密网 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刑德》:“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35、紧锣密鼓 jǐn luó mì gǔ
释义:紧锣密鼓 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出处:刘绍棠《狼烟》:“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
36、词严义密 cí yán yì mì
释义:词严义密 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出处:《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宋朝诸儒所述,皆明白正大,词严义密,无馀蕴。”
37、过从甚密 guò cóng shèn mì
释义:过从甚密 过从:交往,来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切。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王师竹宫遮》:“信阳王师竹宫遮,与先人最相善,且不拘词林前后辈俗体,博洽虚心,过从甚密。”
38、退藏于密 tuì cáng yú mì
释义:退藏于密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出处:《周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39、遏密八音 è mì bā yīn
释义:遏密八音 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出处:《尚书 舜曲》:“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40、密勿之地 mì wù zhī dì
释义:密勿之地 密勿:机密。旧指接近皇帝,处理军事机密的处所。也指十分重要、机密的地方。
出处:《明史·温体仁传》:"体仁自念排挤者众,恐怨归己,倡言密勿之地,不宜宣泄,凡阁揭皆不发,并不存录阁中,冀以灭迹,以故所中伤人,廷臣不能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