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论语的词语(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论语):不亦乐乎,不耻下问,周而不比,天下归心,学而不厌,岁寒松柏,心悦诚服,恶衣恶食,成人之美,敏而好学,语无伦次,诲人不倦,陈力就列,默而识之。
- 1、不亦乐乎 bù yì lè hū - 释义:不亦乐乎 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不也是快乐的吗?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2、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 释义:不耻下问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 3、周而不比 zhōu ér bù bǐ - 释义:周而不比 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 4、天下归心 tiān xià guī xīn - 释义:天下归心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 5、学而不厌 xué ér bù yàn - 释义:学而不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6、岁寒松柏 suì hán sōng bǎi - 释义:岁寒松柏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7、心悦诚服 xīn yuè chéng fú - 释义:心悦诚服 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诚地服气或服从。悦:愉快;诚:真心。 -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8、恶衣恶食 è yī è shí - 释义:恶衣恶食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9、成人之美 chéng rén zhī měi - 释义:成人之美 成:成全;帮助;美:好事。成全别人的好事。也指帮助别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10、敏而好学 mǐn ér hǎo xué - 释义:敏而好学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11、语无伦次 yǔ wú lún cì - 释义:语无伦次 伦次:次序;条理。话讲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 - 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第七卷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论次,而意若贯珠。” 
- 12、诲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 - 释义:诲人不倦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13、陈力就列 chén lì jiù liè - 释义:陈力就列 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 - 出处:《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14、默而识之 mò ér shí zhī - 释义:默而识之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 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