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坚定的成语有什么(形容坚定的四字成语):不可动摇,不屈不挠,不拔之志,不挠不折,不食周粟,东摇西摆,二心两意,二意三心,傲然屹立,傲然挺立,傲雪凌霜,傲雪欺霜,冰清玉润,匪石匪席,坚定不移,坚强不屈,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富贵不能淫,截铁斩钉,持之以恒,毫不动摇,海枯石烂,海涸石烂,白头到老,白首不渝,百折不回,百折不屈,百折不摧,碧血丹心,竭尽全力,笃信好学,背义忘恩,苍松翠柏,见异思迁,超世之才,飞蓬乘风,飞蓬随风,高风峻节。
- 1、不可动摇 bù kě dòng yáo - 释义:不可动摇 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 出处: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 2、不屈不挠 bù qū bù náo - 释义:不屈不挠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 3、不拔之志 bù bá zhī zhì - 释义: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出处:《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 4、不挠不折 bù náo bù zhé - 释义:不挠不折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 出处:宋 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 5、不食周粟 bù shí zhōu sù - 释义:不食周粟 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 6、东摇西摆 dōng yáo xī bǎi - 释义:东摇西摆 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8回:“只见那边妖妇妖尼,笑吟吟的将拂子东摇西摆。” 
- 7、二心两意 èr xīn liǎng yì - 释义:二心两意 形容意志不专一、不坚定。 - 出处:汉 王充《论衡 閑时》:“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无状,加罪行罚,非有二心两意,前后相反也。” 
- 8、二意三心 èr yì sān xīn - 释义:二意三心 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 出处: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 9、傲然屹立 ào rán yì lì - 释义:傲然屹立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形容坚定挺拔;不可动摇。 - 出处:古华《芙蓉镇》:“抽茎了,长叶了,铁骨青枝,傲然屹立。” 
- 10、傲然挺立 ào rán tǐng lì - 释义:傲然挺立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 出处: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 11、傲雪凌霜 ào xuě líng shuāng - 释义: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严寒;傲然挺立于霜雪之中。 - 出处:宋 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 12、傲雪欺霜 ào xuě qī shuāng - 释义:傲雪欺霜 傲视白雪;欺凌寒霜。形容不怕严寒。又比喻人不畏逆境。 - 出处: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 13、冰清玉润 bīng qīng yù rùn - 释义:冰清玉润 象冰一样晶莹,如玉一般润泽。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南朝 梁 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 
- 14、匪石匪席 fěi shí fěi xí - 释义:匪石匪席 不是石,不是席。意为石可转而心不可转,席可卷而心不可卷。比喻意志坚定,永不变心。 - 出处:《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15、坚定不移 jiān dìng bù yí - 释义:坚定不移 移: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 16、坚强不屈 jiān qiáng bù qū - 释义:坚强不屈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 出处: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 17、坚忍不拔 jiān rěn bù bá - 释义:坚忍不拔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 出处:宋 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18、坚持不懈 jiān chí bù xiè - 释义:坚持不懈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 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 19、坚韧不拔 jiān rèn bù bá - 释义:坚韧不拔 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 - 出处: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 20、富贵不能淫 fù guì bù néng yín - 释义:富贵不能淫 富:有钱;贵:旧指官位高;淫:迷惑、诱使腐化堕落。指不为金钱和权位所迷惑。 -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21、截铁斩钉 jié tiě zhǎn dìng - 释义:截铁斩钉 同“斩钉截铁”。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干脆。佛教禅宗比喻截断妄想。 - 出处:《古尊宿语录》第22卷:“有时截铁斩钉,纪干不可。” 
- 22、持之以恒 chí zhī yǐ héng - 释义:持之以恒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 出处: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 23、毫不动摇 háo bù dòng yáo - 释义:毫不动摇 丝毫也不会改变意志 - 出处:毛泽东《愚公移山》:“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 
- 24、海枯石烂 hǎi kū shí làn - 释义:海枯石烂 枯:枯干;烂:朽烂。海水干涸;石头朽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也作“石烂海枯”。 - 出处: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 25、海涸石烂 hǎi hé shí làn - 释义:海涸石烂 犹海枯石烂。 - 出处:清·秋瑾《精卫石》第二回:“海涸石烂情无改,正欲归坐续言词。” 
- 26、白头到老 bái tóu dào lǎo - 释义:白头到老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小娘半老之际,风波历尽,刚好遇个老成的孤老,两下志同道合,收绳卷索,白头到老。” 
- 27、白首不渝 bái shǒu bù yú - 释义:白首不渝 渝:改变。白头到老也不变。形容人一生忠诚、坚定。 - 出处:《梁书 何点传》:“新除侍中何点,栖迟衡泌,白首不渝。 
- 28、百折不回 bǎi zhé bù huí - 释义:百折不回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出处:《明史 何腾蛟瞿式耜传论》:“夫节义必穷而后见,如二人之竭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谓百折不回者矣。” 
- 29、百折不屈 bǎi zhé bù qū - 释义:百折不屈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 出处:清 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 30、百折不摧 bǎi zhé bù cuī - 释义:百折不摧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 出处:宋 苏辙《祭亡兄端明文》:“义气外强,道心内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 31、碧血丹心 bì xuè dān xīn - 释义:碧血丹心 碧血:血化为碧玉;后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丹心:忠心。形容满腔热血;无限忠诚之心。也作“丹心碧血”。 -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 32、竭尽全力 jié jìn quán lì - 释义:竭尽全力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 出处:《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 33、笃信好学 dǔ xìn hào xué - 释义:笃信好学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 出处:《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 34、背义忘恩 bèi yù wàng ēn - 释义:背义忘恩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 出处: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义忘恩,更待干罢。” 
- 35、苍松翠柏 cāng sōng cuì bǎi - 释义:苍松翠柏 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 36、见异思迁 jiàn yì sī qiān - 释义:见异思迁 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 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 37、超世之才 chāo shì zhī cái - 释义:超世之才 有超越世人的才能,宋·苏拭《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出处:宋·苏拭《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38、飞蓬乘风 fēi péng chéng fēng - 释义:飞蓬乘风 蓬:蓬草。指蓬草乘风飞转,飘荡不定。比喻人无坚定意志,随情势而改变。亦作“飞蓬随风”。 - 出处: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禁使》:“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 39、飞蓬随风 fēi péng suí fēng - 释义:飞蓬随风 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态度随着情势而转变。 - 出处:《后汉书·明帝纪》:“飞蓬随风,微子所叹。” 
- 40、高风峻节 gāo fēng jùn jié - 释义:高风峻节 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 - 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