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很厉害的四字词语(形容厉害的高级成语):一望无际,一目十行,一览无余,侧目而视,坐井观天,察言观色,左顾右盼,探头探脑,望穿秋水,熟视无睹,白雪阳春,瞻前顾后,管中窥豹,虎视耽耽,视而不见,阳春白雪,面面相觑,高不可攀,高人一等,高头大马,高官厚禄,高屋建瓴,高山仰止,高抬贵手,高朋满座,高枕无忧,高楼大厦,高深莫测,高瞻远瞩,高耸入云,高谈阔论,高风亮节,高高在上,鼠目寸光,三公九卿,九棘三槐。
- 1、一望无际 yī wàng wú jì - 释义:一望无际 一眼看不到边(际:边)。形容极其辽阔。 - 出处:宋 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 2、一目十行 yī mù shí háng - 释义:一目十行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出处: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 3、一览无余 yī lǎn wú yú - 释义:一览无余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 4、侧目而视 cè mù ér shì - 释义:侧目而视 侧目:斜着眼睛;视:看。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 5、坐井观天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释义:坐井观天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 出处:唐 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6、察言观色 chá yán guān sè - 释义:察言观色 察;观:仔细看;言:话;色:脸色。琢磨别人说的话;观察人的脸色。以揣度对方的心意。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 7、左顾右盼 zuǒ gù yòu pàn - 释义:左顾右盼 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态。顾、盼:看;望。 - 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与吴季重书》:“左顾右盼,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 
- 8、探头探脑 tàn tóu tàn nǎo - 释义:探头探脑 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卷:“终看他未破,时时去他那下探头探脑,心下也须疑它那下有个好处在。” 
- 9、望穿秋水 wàng chuān qiū shuǐ - 释义:望穿秋水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 10、熟视无睹 shú shì wú dǔ - 释义:熟视无睹 熟视:细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 出处:晋 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 11、白雪阳春 bái xuě yáng chūn - 释义:白雪阳春 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 出处:宋 王禹偁《为宰相谢赐御制歌诗表》:“《白雪》《阳春》之句,空炫清新。” 
- 12、瞻前顾后 zhān qián gù hòu - 释义:瞻前顾后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 13、管中窥豹 guǎn zhōng kuī bào - 释义:管中窥豹 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痕。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14、虎视耽耽 hǔ shì dān dān - 释义:虎视耽耽 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 出处:《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 15、视而不见 shì ér bù jiàn - 释义:视而不见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 16、阳春白雪 yáng chūn bái xuě - 释义: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 17、面面相觑 miàn miàn xiāng qù - 释义:面面相觑 面面:脸对着脸;相:互相;觑:看;瞧。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着。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 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六卷:“僧问:‘如何是大疑府人?’师曰:‘毕钵岩中面面相觑。’” 
- 18、高不可攀 gāo bù kě pān - 释义:高不可攀 攀:攀登。高得无法攀登。形容很难达到。也形容高高在上;难以亲近。 - 出处:汉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 19、高人一等 gāo rén yī děng - 释义:高人一等 超过一般人。比别人高出一个等级。 - 出处:明 归有光《与沈敬甫七首》:“钦甫云:更似高人一筹也。” 
- 20、高头大马 gāo tóu dà mǎ - 释义:高头大马 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 出处: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这个人浑身都是新衣服,铺盖齐整,随身有兵器,骑的是高头大马。” 
- 21、高官厚禄 gāo guān hòu lù - 释义:高官厚禄 官职高;俸禄厚。现指地位高、待遇好。禄:俸禄;旧指官吏的薪金。 - 出处:《孔丛子 公仪》:“今徒以高官厚禄钩饵君子,无信用之意。” 
- 22、高屋建瓴 gāo wū jiàn líng - 释义:高屋建瓴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23、高山仰止 gāo shān yǎng zhǐ - 释义:高山仰止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出处:《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24、高抬贵手 gāo tái guì shǒu - 释义:高抬贵手 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 出处:元 范康《竹叶舟》第四折:“弟子愚眉肉眼,怎知道真仙下降,只望高抬贵手,与我拂除尘俗者。” 
- 25、高朋满座 gāo péng mǎn zuò - 释义:高朋满座 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 出处:唐 王勃《滕王阁序》:“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 26、高枕无忧 gāo zhěn wú yōu - 释义:高枕无忧 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大觉。原形容平安无事;不必担忧。后也指思想麻痹;放松警惕。 - 出处:《旧五代史 世袭传二 高季兴》:“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 
- 27、高楼大厦 gāo lóu dà shà - 释义:高楼大厦 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 出处: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亲戚同高楼大厦,朋友共肥马轻车。” 
- 28、高深莫测 gāo shēn mò cè - 释义:高深莫测 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形容摸不准;度量不得。莫:不。测:估测。 - 出处:宋 高似孙《纬略 沃焦山》引《物类相感志》:“沃焦山,东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测。” 
- 29、高瞻远瞩 gāo zhān yuǎn zhǔ - 释义:高瞻远瞩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 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 30、高耸入云 gāo sǒng rù yún - 释义:高耸入云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 出处: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 31、高谈阔论 gāo tán kuò lùn - 释义:高谈阔论 高:大声地;阔:广阔。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 出处:唐 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 32、高风亮节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释义:高风亮节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 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33、高高在上 gāo gāo zài shàng - 释义:高高在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 出处:《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 34、鼠目寸光 shǔ mù cùn guāng - 释义:鼠目寸光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远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 出处: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 35、三公九卿 sān gōng jiǔ qīng - 释义:三公九卿 三公:古时辅助国君的最高官员;九卿: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 -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 
- 36、九棘三槐 jiǔ jí sān huái - 释义:九棘三槐 棘、槐:树名。古代皇宫外朝种植棘树和槐树,作为臣子朝见皇帝时所居位置的标志。后泛指三公、九卿等高级官职。 -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五:"凡士子不由及第出身,便做到九棘三槐,终久被人欺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