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森林的四字成语词语(关于森林的优美成语):不习水土,不死之药,不识泰山,不避水火,不避艰险,冰寒于水,冰山难靠,刀山剑树,刀山火海,别树一帜,大好河山,大树将军,大水淹了龙王庙,安若泰山,宝山空回,寸草不生,崇山峻岭,巴山夜雨,拔地摇山,拔山盖世,拔山超海,拔树寻根,春树暮云,春风沂水,本性难移,白山黑水,百二山川,百二山河,百年树人,盛水不漏,葱葱郁郁,跋山涉水,重山复岭,重山复水,重山峻岭,长途跋涉,餐风宿水,尺树寸泓,冰山易倒,巴山蜀水。
1、不习水土 bù xí shuǐ tǔ
释义:不习水土 习:习惯,适应。指不能适应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2、不死之药 bù sǐ zhī yào
释义:不死之药 长生不死的药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3、不识泰山 bù shí tài shān
释义:不识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4、不避水火 bù bì shuǐ huǒ
释义:不避水火 指不畏凶险。
出处:《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5、不避艰险 bù bì jiān xiǎn
释义:不避艰险 不畏惧艰难险阻。
出处:《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6、冰寒于水 bīng hán yú shuǐ
释义:冰寒于水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7、冰山难靠 bīng shān nán kào
释义:冰山难靠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8、刀山剑树 dāo shān jiàn shù
释义:刀山剑树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出处:《阿含经 九众生居品》:“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
9、刀山火海 dāo shān huǒ hǎi
释义:刀山火海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出处: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10、别树一帜 bié shù yī zhì
释义:别树一帜 别:另外;树:建立。另外立起一面旗帜。比喻开创新路另成一家。
出处: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中国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
11、大好河山 dà hǎo hé shān
释义:大好河山 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出处:清 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
12、大树将军 dà shù jiāng jūn
释义:大树将军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13、大水淹了龙王庙 dà shuǐ yān le lóng wáng miào
释义:大水淹了龙王庙 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闯王派我来,也只是同你们见见面,交交朋友,免得日后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14、安若泰山 ān ruò tài shān
释义:安若泰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出处:《南史 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15、宝山空回 bǎo shān kōng huí
释义:宝山空回 宝山:蕴藏、聚积宝物的山。进入宝山却空着手归来。比喻置身学府却一无所获。
出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16、寸草不生 cùn cǎo bù shēng
释义:寸草不生 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17、崇山峻岭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释义:崇山峻岭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
出处: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18、巴山夜雨 bā shān yè yǔ
释义:巴山夜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19、拔地摇山 bá dì yáo shān
释义: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出处:明 郭勋《英烈传》第49回:“乌龙镇上驻不得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20、拔山盖世 bá shān gài shì
释义:拔山盖世 拔山:把山拔起来。引申为力大无比。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1、拔山超海 bá shān chāo hǎi
释义:拔山超海 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出处: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持秋霜夏震之威,以拔山超海之力,顾指则风云总至,回眸而山岳削平,虽复旗鼓所临,有征无战。”
22、拔树寻根 bá shù xún gēn
释义:拔树寻根 比喻追究到底。
出处: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23、春树暮云 chūn shù mù yún
释义:春树暮云 仰慕、怀念友人
出处:唐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24、春风沂水 chūn fēng yí shuǐ
释义:春风沂水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出处:《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5、本性难移 běn xìng nán yí
释义:本性难移 移:改变。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难以改变。
出处: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26、白山黑水 bái shān hēi shuǐ
释义: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出处:《金史 世纪序》:“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27、百二山川 bǎi èr shān chuān
释义:百二山川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出处:《全元散曲 新水令》:“随人愿、照百二山川,照百二山川,一点金星瑞云里现。”
28、百二山河 bǎi èr shān hé
释义:百二山河 百二:以二敌百。比喻山河险固之地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29、百年树人 bǎi nián shùrén
释义:百年树人 百年:形容时间长;树:栽培;造就;人:指人才。形容人才的培养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也指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30、盛水不漏 chéng shuǐ bù lòu
释义:盛水不漏 盛:以器受物。比喻说理严密
出处:梁启超《霍布士学案》:“霍氏之哲学,理论极密,前呼后应,几有盛水不漏之观。”
31、葱葱郁郁 cōng cōng yù yù
释义:葱葱郁郁 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出处:梁启超《新罗马·吊古》:“你看前面海岸,葱葱郁郁,绿杨成郭,烟雨楼台。”
32、跋山涉水 bá shān shè shuǐ
释义:跋山涉水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33、重山复岭 zhòng shān fù lǐng
释义:重山复岭 谓山峦重迭层接。
出处:明·何景明《进舟赋》序:“予使于滇,行将万里,所越皆重山复岭,以舆以马,颠顿驰跋,而不任其劳。”
34、重山复水 zhòng shān fù shuǐ
释义:重山复水 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出处:宋·林逋《风水洞》诗:“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复水去无穷。”
35、重山峻岭 zhòng shān jùn lǐng
释义:重山峻岭 连绵起伏的高山。
出处:《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
36、长途跋涉 cháng tú bá shè
释义:长途跋涉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37、餐风宿水 cān fēng sù shuǐ
释义:餐风宿水 形容旅途的辛苦。
出处:明 冯梦龙《挂枝儿 送别》:“纵经营千倍利,不如家里安闲。餐风宿水,容颜易变。”
38、尺树寸泓 chǐ shù cùn hóng
释义:尺树寸泓 泓:水深。泛指地方虽小,却有花草树木、清泉流水的景区。
39、冰山易倒 bīng shān yì dǎo
释义:冰山易倒 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容易倒塌。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
出处:《蝴蝶媒》第十三回:"那越公虽待我不薄,奈他年寿无多,冰山易倒,未可久留。"
40、巴山蜀水 bā shān shǔ shuǐ
释义:巴山蜀水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出处:萧白《晚祷》:"多少思怀在这圆圆月中,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常成一生追念,于是巴山蜀水近来,洞庭湘河近来,扬子江钟山也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