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效率低的词语(形容效率底的成语):不慌不忙,事倍功半,假阶救火,慢慢吞吞,慢慢腾腾,慢条斯理,拖拖拉拉,有条有理,磨磨蹭蹭,祸起萧墙,缓不济急,老牛拉破车,蜗行牛步,麻痹大意,慢慢悠悠,慢弛之阙,庭无留事。
1、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释义: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2、事倍功半 shì bèi gōng bàn
释义:事倍功半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出处:《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3、假阶救火 jiǎ jiē jiù huǒ
释义:假阶救火 假:借;阶:梯子。比喻做事不讲效率,做事机械
出处:《燕书》:“赵成阳堪,其宫火,欲灭之,无阶可升。”
4、慢慢吞吞 màn màn tūn tūn
释义:慢慢吞吞 缓慢的样子,动作非常慢,指做事没有效率
出处: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5、慢慢腾腾 màn màn tēng tēng
释义:慢慢腾腾 形容运动非常缓慢
出处:徐光耀《平原烈火》:“生是你麻痹大意,慢慢腾腾闹的。”
6、慢条斯理 màn tiáo sī lǐ
释义:慢条斯理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7、拖拖拉拉 tuō tuō lā lā
释义:拖拖拉拉 宽松摇曳的样子。借指以拖延为特征的行动、习惯或性格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此时初秋天气,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长的浅蓝竹布衫,拖拖拉拉,底下已遮过膝盖。”
8、有条有理 yǒu tiáo yǒu lǐ
释义:有条有理 有条理;有次序;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9、磨磨蹭蹭 mó mó cèng cèng
释义:磨磨蹭蹭 行动迟缓,做事拖拉
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这里一笔,那边一扫,再来磨磨蹭蹭,十来下,成了。”
10、祸起萧墙 huò qǐ xiāo qiáng
释义:祸起萧墙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用作屏风。比喻家里、内部。祸乱从内部发生。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1、缓不济急 huǎn bù jì jí
释义:缓不济急 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来一万银子。”
12、老牛拉破车 lǎo niú lā pò chē
释义:老牛拉破车 形容人做事就像老牛拉破车,慢慢吞吞,不讲究效率
出处:吴强《红日》第六章:“那么,什么时候解决战斗?还是老牛拉破车,慢慢吞吞的吗?”
13、蜗行牛步 wō xíng niú bù
释义:蜗行牛步 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14、麻痹大意 má bì dà yì
释义:麻痹大意 麻痹:一种病态;身体某部分肢体失去知觉。比喻对事物现象不经心;失去警觉;粗心大意。
出处: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15、慢慢悠悠 màn màn yōu yōu
释义:慢慢悠悠 犹慢吞吞。 水运宪 《祸起萧墙》:“他拎着一个暖水瓶,慢慢悠悠地走出办公楼,到水房去打开水。” 江波 《发生在一九八三年》一:“那男人再不说什么,若无其事地慢慢悠悠转过身。”
16、慢弛之阙 man chi zi que
释义:慢弛之阙 傲慢懒散的缺点。
17、庭无留事 tíng wú liú shì
释义:庭无留事 庭:公庭。官府衙门内没有积压下来的事情。形容办事及时,效率高,不拖拉。
出处:《旧唐书·李适之传》:"适之雅好宾友,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