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坏事的词(用什么成语形容坏事):万物之情,万事俱休,为蛇画足,事与愿违,南辕北辙,弄巧成拙,忘餐废寝,怒从心上起,急于求成,拔本塞原,拔本塞源,拔苗助长,死不悔改,苦尽甘来,裂冠毁冕。
1、万物之情 wàn wù zhī qíng
释义:万物之情 所有事物的情状。
出处:《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
2、万事俱休 wàn shì jù xiū
释义:万事俱休 休:罢休,完结。一切都完了。形容悲观失望到极点
出处: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昨日春今日秋,过中年万事俱休,空枉了堆金北斗。”
3、为蛇画足 wéi shé huà zú
释义:为蛇画足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以“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
4、事与愿违 shì yú yuàn wéi
释义:事与愿违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出处:三国 魏 稽康《幽愤》诗:“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5、南辕北辙 nán yuán běi zhé
释义:南辕北辙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6、弄巧成拙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释义:弄巧成拙 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愚笨。本想卖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
出处:宋 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7、忘餐废寝 wàng cān fèi qǐn
释义:忘餐废寝 见“忘寝废食”。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
8、怒从心上起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
释义:怒从心上起 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出处:《五代史平话·梁》:“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9、急于求成 jí yú qiú chéng
释义:急于求成 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成功。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10、拔本塞原 bá běn sè yuán
释义:拔本塞原 本:树根;原:根源。比喻背弃根本,或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11、拔本塞源 bá běn sè yuán
释义:拔本塞源 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出处:《晋书 慕容垂载记》:“将军欲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者,自可任将军兵势,何复多云。”
12、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
释义: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13、死不悔改 sǐ bù huǐ gǎi
释义:死不悔改 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
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虽是吃后悔药可悲,但总比那些花岗岩脑壳至死不悔改的好得多。”
14、苦尽甘来 kǔ jìn gān lái
释义:苦尽甘来 尽:终结;甘:甜;美好。比喻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美好的时光已经到来。
出处: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受彻了牢狱灾,今日个苦尽甘来。”
15、裂冠毁冕 liè guān huǐ miǎn
释义:裂冠毁冕 裂:裁,扯;冠:帽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比喻背弃王室或矢志不仕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