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语言很多的四字词语(形容很多语言的成语是什么):七嘴八舌,不切实际,人多口杂,人多嘴杂,从容不迫,众说纷纭,侃侃而谈,利口捷给,口如悬河,口若悬河,口讲指画,叽叽喳喳,哑口无言,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夸夸其谈,娓娓而谈,张口结舌,悬河泻水,没完没了,沸沸扬扬,沸沸汤汤,津津乐道,源源不断,滔滔不竭,滔滔不绝,理直气壮,絮絮叨叨,议论纷纷,长篇大论,高谈阔论,连续不断,下阪走丸。
1、七嘴八舌 qī zuǐ bā shé
释义:七嘴八舌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出处:《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2、不切实际 bù qiē shí jì
释义:不切实际 不符合实际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3、人多口杂 rén duō kǒu zá
释义:人多口杂 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出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九回:“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端能造言诽谤主人。”
4、人多嘴杂 rén duō zuǐ zá
释义:人多嘴杂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5、从容不迫 cóng róng bù pò
释义:从容不迫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出处: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6、众说纷纭 zhòng shuō fēn yún
释义:众说纷纭 纷纭: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说法多而杂。
出处:元 戴表元《剡源集》第20卷:“然当纯公既没,众说纷纭,卒能坚忍植立。”
7、侃侃而谈 kǎn kǎn ér tán
释义:侃侃而谈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8、利口捷给 lì kǒu jié jǐ
释义:利口捷给 利口:能言善辩;捷给:言辞敏捷,善于应付。指能言善辩,言辞敏捷,善于应付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9、口如悬河 kǒu rú xuán hé
释义:口如悬河 见“口若悬河”。
出处: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10、口若悬河 kǒu ruò xuán hé
释义:口若悬河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11、口讲指画 kǒu jiǎng zhǐ huà
释义:口讲指画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12、叽叽喳喳 jī jī zhā zhā
释义:叽叽喳喳 语音杂乱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忽然又听得隔房一阵人声,叽叽喳喳说的都是天津话。”
13、哑口无言 yǎ kǒu wú yán
释义:哑口无言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14、唠唠叨叨 lāo lāo dāo dāo
释义:唠唠叨叨 说话啰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宋 郑思肖《答吴山人问远游观地理书》:“古人胸中高明,一见便了……未若后世唠唠叨叨,支支离离,弃本逐末,侈为乖谬。”
15、喋喋不休 dié dié bù xiū
释义:喋喋不休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
16、夸夸其谈 kuā kuā qí tán
释义:夸夸其谈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17、娓娓而谈 wěi wěi ér tán
释义:娓娓而谈 连续不倦地谈论着。形容健谈。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小说二集序》:“只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
18、张口结舌 zhāng kǒu jié shé
释义:张口结舌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19、悬河泻水 xuán hé xiè shuǐ
释义:悬河泻水 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出处:《晋书 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20、没完没了 méi wán méi le
释义:没完没了 没有完结的意思
出处: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没完没了的苛捐杂税不算,还他妈的乱抢乱夺。”
21、沸沸扬扬 fèi fèi yáng yáng
释义:沸沸扬扬 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掀动;升腾。开水翻滚;气泡升腾的样子。比喻人声喧扰、议论纷纷。形容熙来攘往;非常热闹的情景。
出处:《山海经 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
22、沸沸汤汤 fèi fèi tāng tāng
释义:沸沸汤汤 水腾涌貌。
出处:《山海经·西山经》:“[峚山]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23、津津乐道 jīn jīn lè dào
释义:津津乐道 津津:兴趣浓厚。乐道:乐于谈论。形容很有味地谈论感兴趣的事。
出处:清 钱学纶《语新》下卷:“风流贤宰,疾恶怜才,俱假文字为劝惩,邑人士咸津津乐道之。”
24、源源不断 yuán yuán bù duàn
释义:源源不断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出处:《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25、滔滔不竭 tāo tāo bù jié
释义:滔滔不竭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出处:《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积善歌》:“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26、滔滔不绝 tāo tāo bù jué
释义:滔滔不绝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7、理直气壮 lǐ zhí qì zhuàng
释义: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28、絮絮叨叨 xù xù dāo dāo
释义:絮絮叨叨 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出处:明 汤显祖《紫箫记 胜游》:“自成了人后,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番来覆去,那里睡来?”
29、议论纷纷 yì lùn fēn fēn
释义:议论纷纷 纷纷:众多、杂乱的样子。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说法众多。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新令既出,百姓议论纷纷,或言不便,或言便。”
30、长篇大论 cháng piān dà lùn
释义:长篇大论 冗长的篇幅;大而无当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讲话过长;内容空泛。也作“长篇大章”、“长谈阔论”。
出处:元 朱士凯《录鬼簿序》:“乐府小曲,大篇长什,传之于人,每不遗藁,故未以有就编焉。”
31、高谈阔论 gāo tán kuò lùn
释义:高谈阔论 高:大声地;阔:广阔。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出处:唐 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32、连续不断 lian xu bu duan
释义:连续不断 一个接着一个,指长时间地持续,且紧密连接。
33、下阪走丸 xià bǎn zǒu wán
释义:下阪走丸 阪:斜坡;丸:弹丸。在斜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说话敏捷流利。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