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个字是遗字的成语(第四个字是遗的成语):一点一滴,一览无遗,一饭三遗矢,养虎自遗患,噍类无遗,囊括无遗,天不憗遗,天不憗遗一老,一扫无遗,巨细无遗,干干净净,手泽之遗,扫地无余,扫地无遗,据为己有,无复孑遗,易于拾遗,易如反掌,暴露无遗,殆无孑遗,涂不拾遗,涓滴不遗,纤悉无遗,细大无遗,荡然无遗,补过拾遗,补阙拾遗,路不拾遗,路无拾遗,道不举遗,道不拾遗,道不掇遗,道无拾遗,靡有孑遗,一网无遗,纤芥无遗,拾掇无遗。
1、一点一滴 yī diǎn yī dī
释义:一点一滴 形容微少零星。
出处: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2、一览无遗 yī lǎn wú yí
释义:一览无遗 览:看。遗:遗漏。一眼望去,一切事情都看到了,无一遗漏。亦作“一览无余”。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3、一饭三遗矢 yī fàn sān yí shǐ
释义:一饭三遗矢 矢:通“屎”,粪便。一顿饭的功夫上了三次厕所。形容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
4、养虎自遗患 yǎng hǔ zì yí huàn
释义:养虎自遗患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5、噍类无遗 jiào lèi wú yí
释义:噍类无遗 噍类:指活着的人;遗:遗留。没剩下活着的人
出处:南朝·梁·任昉《策梁公九锡文》:“含冤抱痛,噍类靡余。”
6、囊括无遗 náng kuò wú yí
释义:囊括无遗 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指完全包罗在内,无所遗漏
出处:明·冯惟敏《仙桂引》:“喜则喜空洞能容,为则为囊括无遗。”
7、天不憗遗 tiān bù yìn yí
释义:天不憗遗 憗:愿;遗:留。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
出处:《南齐书·褚渊传》:“天不憗遗,奄焉甍逝,朕用震恸于厥心。”
8、天不憗遗一老 tiān bù yìn yí yī lǎo
释义:天不憗遗一老 憗:愿;遗:留。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
出处:《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憗遗一老,俾守我王。”
9、一扫无遗 yī sǎo wú yí
释义:一扫无遗 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干净。
出处:《元史·河渠志二》:"至二十一日,水忽泛溢,新旧三堤一时咸决,明日外堤复坏,急率民闭塞,而湍流迅猛,有蛇时出没于中,所下桩土,一扫无遗。"
10、巨细无遗 jù xì wú yí
释义:巨细无遗 大的小的都没有遗漏。
出处:冯骥才、李定兴《义和拳》:“然后急不可待地像倒水一般,把所知道的一切,巨细无遗地告诉给刘黑塔他们。”
11、干干净净 gān gān jìng jìng
释义:干干净净 没有污垢、尘土、杂质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
12、手泽之遗 shǒu zé zhī yí
释义:手泽之遗 手泽:为手汗所沾润。指先人遗物。
出处:《礼记 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13、扫地无余 sǎo dì wú yú
释义:扫地无余 同“扫地俱尽”。
出处: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笨秀才文》:“百王之敝,齐李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14、扫地无遗 sǎo dì wú yí
释义:扫地无遗 见“扫地无余”。
出处:《晋书·惠帝纪》:“魏晋已来之积扫地无遗矣。”
15、据为己有 jù wéi jǐ yǒu
释义:据为己有 据:占据。以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国家、集体或他人的钱、财、物品等。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我故倡为析居之仪,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16、无复孑遗 wú fù jié yí
释义:无复孑遗 孑遗:遗留,余剩。没有再剩下什么
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居延部落主》:“周岁无复孑遗,水银后亦失所在。”
17、易于拾遗 yì yú shí yí
释义:易于拾遗 犹易如反掌。
出处: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
18、易如反掌 yì rú fǎn zhǎng
释义:易如反掌 像翻转手掌一样;比喻做事很容易。
出处: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19、暴露无遗 bào lù wú yí
释义:暴露无遗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20、殆无孑遗 dài wú jié yí
释义:殆无孑遗 殆:几乎;孑遗:剩余。几乎没有一点余剩。
出处:晋·周祗《与刘裕书谏伐蜀》:“然益土荒残,野无青草,成都之内,殆无孑遗。”
21、涂不拾遗 tú bù shí yí
释义:涂不拾遗 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涂不拾遗。”
22、涓滴不遗 juān dī bù yí
释义:涓滴不遗 涓:细流;滴:小水珠。一点一滴也不遗漏。比喻极小的或极少的东西也不遗漏。
出处:唐 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23、纤悉无遗 xiān xī wú yí
释义:纤悉无遗 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一点都没有遗漏。
出处:唐 李珏《唐丞相太子少师牛僧孺神道碑铭序》:“自婴疾至于捐馆,谈笑语言,宴居自若,口占理命,纤悉无遗。”
24、细大无遗 xì dà wú yí
释义:细大无遗 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舍弃
出处:宋·曾巩《祭亡妻晁氏文》:“我扶我翼,共处穷羁,锄荒补漏,细大无遗。”
25、荡然无遗 dàng rán wú yí
释义:荡然无遗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出处:唐·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26、补过拾遗 bǔ guò shí yí
释义:补过拾遗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出处:《汉书 汲黯传》:“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27、补阙拾遗 bǔ quē shí yí
释义:补阙拾遗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出处:《晋书 张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辅弼以补阙拾遗。”
28、路不拾遗 lù bù shí yí
释义:路不拾遗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汉 贾谊《新书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29、路无拾遗 lù wú shí yí
释义:路无拾遗 见“路不拾遗”。
出处:《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30、道不举遗 dào bù jǔ yí
释义:道不举遗 同“道不拾遗”。
出处:《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31、道不拾遗 dào bù shí yí
释义:道不拾遗 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作“路不拾遗”。
出处: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32、道不掇遗 dào bù duō yí
释义:道不掇遗 同“道不拾遗”。
出处:《新唐书·东夷传·高丽》:“降、败、杀人及剽动者斩,盗者十倍取偿,杀牛马者没为奴婢,故道不掇遗。”
33、道无拾遗 dào wú shí yí
释义:道无拾遗 同“道不拾遗”。
出处:《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商贾重宝,单车露宿,牛马放牧,道无拾遗。”
34、靡有孑遗 mǐ yǒu jié yí
释义:靡有孑遗 靡:无,没有;孑遗:遗留,剩余。没有剩余。
出处:《诗经 大雅 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35、一网无遗 yī wǎng wú yí
释义:一网无遗 用一个网把鸟全部抓住。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
出处:《吕氏春秋·异用》:"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
36、纤芥无遗 qian jie wu yi
释义:纤芥无遗 指一点儿都不遗漏。
37、拾掇无遗 shí duō wú yí
释义:拾掇无遗 拾取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遗留。拾掇:采检,拾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