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个字自的四字成语有哪些(第一个字是自的成语):自不量力,自以为是,自作自受,自出心裁,自出机杼,自力更生,自取灭亡,自吹自擂,自告奋勇,自命不凡,自命清高,自圆其说,自坏长城,自始至终,自寻烦恼,自强不息,自得其乐,自惭形秽,自成一家,自我吹嘘,自拔来归,自暴自弃,自然而然,自生自灭,自由自在,自相残杀,自相矛盾,自知之明,自立门户,自言自语,自讨没趣,自说自话,自身难保,自轻自贱,自顾不暇,自食其力,自食其果,自高自大,自鸣得意,自取其辱。
1、自不量力 zì bù liàng lì
释义:自不量力 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2、自以为是 zì yǐ wéi shì
释义:自以为是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3、自作自受 zì zuò zì shòu
释义:自作自受 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
出处:《敦煌变文集 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
4、自出心裁 zì chū xīn cái
释义:自出心裁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5、自出机杼 zì chū jī zhù
释义:自出机杼 机杼:本指织布机上的筘,织布时每条经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心思、心意。比喻写文章能创造出新的风格和体裁。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6、自力更生 zì lì gēng shēng
释义:自力更生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
出处: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7、自取灭亡 zì qǔ miè wáng
释义:自取灭亡 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
出处:《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8、自吹自擂 zì chuī zì léi
释义:自吹自擂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出处: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决不可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自吹自擂,称王称霸。”
9、自告奋勇 zì gào fèn yǒng
释义:自告奋勇 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告:表明;奋勇:鼓起勇气)。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
10、自命不凡 zì mìng bù fán
释义:自命不凡 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出处: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11、自命清高 zì mìng qīng gāo
释义:自命清高 自以为清高(命:认为;以为)。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自命清高,反说富贵的是俗人。”
12、自圆其说 zì yuán qí shuō
释义:自圆其说 自己把论点表达得圆满、周全。形容不露破绽。圆:使圆满;说:观点;论点。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踌躇了半天,只得仰承宪意,自圆其说道:‘职道的话原是一时愚昧之谈,作不得准的。’”
13、自坏长城 zì huài cháng chéng
释义:自坏长城 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乃坏汝万里长城。”
14、自始至终 zì shǐ zhì zhōng
释义:自始至终 从开始到末了。也指一贯。
出处:《宋书 谢灵运传》:“以晋氏一代,自始至终,竟无一家之史,令灵运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15、自寻烦恼 zì xún fán nǎo
释义:自寻烦恼 自己找来不必要的烦恼
出处:巴金《家》六:“他不能够说服她们,他又何必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呢?”
16、自强不息 zì qiáng bù xī
释义:自强不息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出处:《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7、自得其乐 zì dé qí lè
释义:自得其乐 自己从中得到乐趣。
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
18、自惭形秽 zì cán xíng huì
释义:自惭形秽 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形容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形体;秽:丑;肮脏;差。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19、自成一家 zì chéng yī jiā
释义:自成一家 在某种学术、艺术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体系和风格。也作“自出一家”。
出处:唐 刘知几《史通 载言》:“又诗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风雅比兴,非三传所取。”
20、自我吹嘘 zì wǒ chuí xū
释义:自我吹嘘 比喻自我吹嘘、夸张
出处:孙犁《芸斋琐谈》:“别人的客气话,一变而成了自我吹嘘。”
21、自拔来归 zì bá lái guī
释义:自拔来归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出处:《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22、自暴自弃 zì bào zì qì
释义:自暴自弃 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弃自己。形容不知自爱;甘于落后。暴;糟蹋;弃:鄙弃。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3、自然而然 zì rán ér rán
释义:自然而然 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经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自然:事物本身固有的样子。
出处:《牟子理惑篇》:“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
24、自生自灭 zì shēng zì miè
释义:自生自灭 自然地生长;自然地消灭。形容任其自然;无人过问。
出处:唐 白居易《山中五绝句岭上云》诗:“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25、自由自在 zì yóu zì zài
释义:自由自在 形容没有拘束;十分安闲舒适。
出处:唐 释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顿浙品第八》:“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
26、自相残杀 zì xiāng cán shā
释义:自相残杀 自己人互相杀害。残:伤害。
出处:《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27、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释义:自相矛盾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出处:《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28、自知之明 zì zhī zhī míng
释义:自知之明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29、自立门户 zì lì mén hù
释义:自立门户 自己独立成为一户人家。指成家自立。多比喻独立出来;另搞一套。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1回:“要称我的心,除非自立门户。”
30、自言自语 zì yán zì yǔ
释义:自言自语 言、语:说。自己跟自己说话。
出处:元 王晔《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里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31、自讨没趣 zì tǎo méi qù
释义:自讨没趣 做事不得当,反使自己难堪窘迫。
出处:叶圣陶《孤独》:“他立刻觉得刚才对于孩子的要求没有意思,只不过自讨没趣罢了。”
32、自说自话 zì shuō zì huà
释义:自说自话 独自决定,自己说了算。自言自语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陈世龙心满意足,‘自说自话’地放下诺言:‘我五天以后来接你。’”
33、自身难保 zì shēn nán bǎo
释义:自身难保 自己保不住自己。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34、自轻自贱 zì qīng zì jiàn
释义:自轻自贱 轻、贱:轻视。卑视自己;不知自重。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卷:“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35、自顾不暇 zì gù bù xiá
释义:自顾不暇 自己顾自己还来不及(顾:照顾;暇:空闲)。多指无法照顾别人。
出处:《晋书 刘聪载记》:“彼方忧自固,何暇来耶!”
36、自食其力 zì shí qí lì
释义:自食其力 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谋生。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37、自食其果 zì shí qí guǒ
释义:自食其果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出处: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38、自高自大 zì gāo zì dà
释义:自高自大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39、自鸣得意 zì míng dé yì
释义:自鸣得意 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赏。鸣:表达;表示。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挥策四顾;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鸣得意。”
40、自取其辱 zi qu qi ru
释义:自取其辱 取:招来、导致自己做了过分的事情而招来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