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男生伤心的成语(形容男人伤心的成语是什么):乐极生悲,令人发指,勃然大怒,回肠九转,大发雷霆,失魂落魄,如坐针毡,怅然若失,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形于色,怒气冲天,怒火中烧,恼羞成怒,悲痛欲绝,惊恐万状,惊慌失措,惊魂未定,愁眉不展,愁眉苦脸,愁肠百结,愤愤不平,慷慨悲歌,拂袖而去,提心吊胆,柔肠寸断,椎心泣血,泪如泉涌,泪如雨下,深仇大恨,深恶痛绝,火冒三丈,爱别离苦,痛不欲生,痛心疾首,肝肠寸断,胆小怕事,面如土色,顾虑重重,魂不附体。
1、乐极生悲 lè jí shēng bēi
释义:乐极生悲 极:到极点。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事。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2、令人发指 lìng rén fà zhǐ
释义:令人发指 令:使得;发指:头发竖起来。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也作“令人发竖。”
出处:庄周《庄子 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3、勃然大怒 bó rán dà nù
释义:勃然大怒 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4、回肠九转 huí cháng jiǔ zhuǎn
释义:回肠九转 好象肠子在旋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
出处:《柳荫记》:“难坏人这阵无计想,好叫人回肠九转无主张。”
5、大发雷霆 dà fā léi tíng
释义:大发雷霆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6、失魂落魄 shī hún luò pò
释义:失魂落魄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7、如坐针毡 rú zuò zhēn zhān
释义:如坐针毡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8、怅然若失 chàng rán ruò shī
释义:怅然若失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9、怒不可遏 nù bù kě è
释义:怒不可遏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10、怒发冲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释义:怒发冲冠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1、怒形于色 nù xíng yú sè
释义:怒形于色 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出处: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12、怒气冲天 nù qì chōng tiān
释义:怒气冲天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13、怒火中烧 nù huǒ zhōng shāo
释义:怒火中烧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14、恼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恼羞成怒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15、悲痛欲绝 bēi tòng yù jué
释义:悲痛欲绝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16、惊恐万状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释义:惊恐万状 万状:各种样子。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出处: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17、惊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释义:惊慌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18、惊魂未定 jīng hún wèi dìng
释义:惊魂未定 惊魂:受惊吓的心灵。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19、愁眉不展 chóu méi bù zhǎn
释义:愁眉不展 展:舒展。心里忧愁;双眉紧锁;不得舒展。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也作“愁眉紧锁”。
出处:唐 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怀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20、愁眉苦脸 chóu méi kǔ liǎn
释义:愁眉苦脸 苦:痛苦。忧愁得眉头紧锁;哭丧着脸。形容愁容满面的样子。也作“愁眉苦眼”。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7回:“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21、愁肠百结 chóu cháng bǎi jié
释义:愁肠百结 忧愁缠结在肠内。
出处:《敦煌变文集 王昭君变文》:“日月无明照覆盆,愁肠百结虚成着。”
22、愤愤不平 fèn fèn bù píng
释义:愤愤不平 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出处: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23、慷慨悲歌 kāng kǎi bēi gē
释义:慷慨悲歌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出处:晋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24、拂袖而去 fú xiù ér qù
释义:拂袖而去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师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25、提心吊胆 tí xīn diào dǎn
释义:提心吊胆 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26、柔肠寸断 róu cháng cùn duàn
释义:柔肠寸断 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了。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
出处:清 沙张白《再来诗谶记》:“先夫之亡,妾柔肠寸断。”
27、椎心泣血 chuí xīn qì xuě
释义:椎心泣血 椎心:捶胸脯;泣血:因哭泣眼睛红肿得像流出血似的。用拳头捶打着胸脯;眼睛因哭泣而红肿;像要流出血一样。形容极度悲恸。
出处:汉 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28、泪如泉涌 lèi rú quán yǒng
释义:泪如泉涌 涌:水从地下向上冒出。眼泪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形容十分悲伤的样子。
出处:唐 刘损《愤惋诗》:“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29、泪如雨下 lèi rú yǔ xià
释义:泪如雨下 眼泪像下雨似地淌了下来。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30、深仇大恨 shēn chóu dà hèn
释义:深仇大恨 极深极大的仇恨。
出处:元 杨显之《酷寒亭》:“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31、深恶痛绝 shēn wù tòng jué
释义:深恶痛绝 深:很;十分;恶:厌恶;痛:痛恨;绝:极点。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32、火冒三丈 huǒ mào sān zhàng
释义:火冒三丈 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33、爱别离苦 ài bié lí kǔ
释义:爱别离苦 佛家语,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
出处:《瑜伽师地论》第61卷:“何云何爱别离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
34、痛不欲生 tòng bù yù shēng
释义:痛不欲生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处: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35、痛心疾首 tòng xīn jí shǒu
释义:痛心疾首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36、肝肠寸断 gān cháng cùn duàn
释义:肝肠寸断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37、胆小怕事 dǎn xiǎo pà shì
释义:胆小怕事 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38、面如土色 miàn rú tǔ sè
释义:面如土色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出处:《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39、顾虑重重 gù lǜ chóng chóng
释义:顾虑重重 重重: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形容顾虑极多,难于放手行事。
出处:孙犁《文事琐谈》:“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
40、魂不附体 hún bù fù tǐ
释义:魂不附体 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
出处: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