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行程有意思的词语(形容行程高端的成语):一路福星,仆仆风尘,倍道兼行,倍道兼进,倍道而行,倍道而进,周游列国,夜住晓行,夜宿晓行,夜行昼伏,山行海宿,攀藤揽葛,攀藤附葛,昼夜兼程,晓行夜住,晓行夜宿,水宿山行,沐露梳风,沐露沾霜,涉水登山,涉海登山,班师振旅,理所当然,翻山越岭,膏车秣马,草行露宿,计日指期,调良稳泛,跋履山川,跋山涉水,过府冲州,连绵不断,长途跋涉,霜行草宿,露宿风餐,风宿水餐,风尘仆仆,风餐水栖,风餐露宿,餐风沐雨。
- 1、一路福星 yī lù fú xīng - 释义:一路福星 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 - 出处:清 范寅《越谚》上卷:“一路福星,又一路顺风,送远行语。” 
- 2、仆仆风尘 pú pú fēng chén - 释义:仆仆风尘 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劳累。 - 出处:《太平天国 天情道理书》:“去国立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 
- 3、倍道兼行 bèi dào jiān xíng - 释义:倍道兼行 道:行程,路程;兼:加倍,加速。指加倍速度行进 - 出处:《孙膑兵法 善者》:“善者能使敌卷甲趋远,倍道兼行,倦病而不得息。” 
- 4、倍道兼进 bèi dào jiān jìn - 释义:倍道兼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行进 -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22回:“迎二帝于沙漠,救生民于涂炭,尔其倍道兼进,以慰朕怀。” 
- 5、倍道而行 bèi dào ér xíng - 释义:倍道而行 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 出处:《失街亭》:“司马懿背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 
- 6、倍道而进 bèi dào ér jìn - 释义: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 7、周游列国 zhōu yuó liè guó - 释义:周游列国 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后指走遍各地。 - 出处: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孔子周游列国》:“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 8、夜住晓行 yè zhù xiǎo xíng - 释义:夜住晓行 天黑就住下,天亮就赶路。形容长途赶路的辛苦 -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9卷:“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则一日,已到临安府接官亭。” 
- 9、夜宿晓行 yè sù xiǎo xíng - 释义:夜宿晓行 天黑就住下,天亮就赶路。形容长途赶路的辛苦 -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4卷:“孙九领书,夜宿晓行,直至吴江延陵桥下。” 
- 10、夜行昼伏 yè xíng zhòu fú - 释义:夜行昼伏 伏:藏匿。夜间行走,白天隐藏 -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伍子胥櫜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 11、山行海宿 shān xíng hǎi xiǔ - 释义:山行海宿 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谓行旅艰险。 - 出处:唐·韩愈《南海神庙碑》:“方地数千里,不识盗贼,山行海宿,不择处所。” 
- 12、攀藤揽葛 pān téng lǎn gě - 释义:攀藤揽葛 手拉葛藤向上。形容在险峻的山路上攀登。亦作“攀藤附葛”。 -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三折:“峨嵋岭下,攀藤揽葛采樵人。” 
- 13、攀藤附葛 pān téng fù gě - 释义:攀藤附葛 攀附着藤葛前进。极言道路艰难。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解宝领一支军,攀藤附葛,爬山越岭。” 
- 14、昼夜兼程 zhòu yè jiān chéng - 释义:昼夜兼程 程:行进。白天和黑夜都不停地赶路。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妥,贾琏方进京的。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得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一路俱各平安。” 
- 15、晓行夜住 xiǎo xíng yè zhù - 释义:晓行夜住 见“晓行夜宿”。 -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一卷:“赵旭词毕,作别亲友,起程而行。于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则一日,来到东京。” 
- 16、晓行夜宿 xiǎo xíng yè sù - 释义:晓行夜宿 天亮启程;入夜歇宿。形容旅途辛苦。晓行:天明上路;夜宿:傍晚歇宿。 - 出处: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但愿你晓行夜宿无辞惮。” 
- 17、水宿山行 shuǐ xiǔ shān xíng - 释义:水宿山行 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 出处:唐·李嘉佑《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诗:“一官万里向丰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 18、沐露梳风 mù lù shū fēng - 释义:沐露梳风 谓受风露轻拂、浸润。 - 出处:宋·王十朋《郡圃无海棠买数根植之》诗:“半含欲吐不胜情,沐露梳风睡明月。” 
- 19、沐露沾霜 mù lù zhān shuāng - 释义:沐露沾霜 形容饱经霜露辛苦。 - 出处: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因公入务,怀书将相之门;沐露沾霜,拥箒公侯之门。” 
- 20、涉水登山 shè shuǐ dēng shān - 释义:涉水登山 涉:渡水。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岭。形容旅途艰辛或行程连绵不断 - 出处: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假饶他升天摄地三千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赶将去活喇喇牵转白牛。” 
- 21、涉海登山 shè hǎi dēng shān - 释义:涉海登山 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 - 出处:唐·张说《贺示历书表》:“奉宣圣旨,内出新撰历书二十五卷,以示臣等,窃窥深奥,仰观英华,涉海登山,罔知攸际。” 
- 22、班师振旅 bān shī zhèn lǚ - 释义:班师振旅 班:还、回;师:军队;振:整理;旅:军队。撤回军队,进行整顿 - 出处:《尚书·大禹谟》:“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 
- 23、理所当然 lǐ suǒ dāng rán - 释义:理所当然 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 出处: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 24、翻山越岭 fān shān yuè lǐng - 释义:翻山越岭 越:过;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翻过很多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辛苦。也比喻历尽千辛万苦。 -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 25、膏车秣马 gāo chē mò mǎ - 释义:膏车秣马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 出处: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 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明·屠隆《彩毫记·钦取回朝》:“羡调和鼎鼐,便膏车秣马好归来。” 
- 26、草行露宿 cǎo xíng lù sù - 释义:草行露宿 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 出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 27、计日指期 jì rì zhǐ qī - 释义:计日指期 谓计数天数,以估定行程和到达期。 - 出处:唐·崔致远《补安南录异图记》:“莫审涂程,汥履者计日指期,沉浮者占风定信。” 
- 28、调良稳泛 diào liáng wěn fàn - 释义:调良稳泛 马匹调良,行船稳泛。谓路途平安。 - 出处:清·朱之瑜《与锅岛直能书》之二:“七夕前,盛使遥临,捧读翰教,知旌旌于前月初五日莅镇,途间车马舟桥,调良稳泛,三省亦附骥平安。” 
- 29、跋履山川 bá lǚ shān chuān - 释义:跋履山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 出处:《左传 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 30、跋山涉水 bá shān shè shuǐ - 释义:跋山涉水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 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 31、过府冲州 guò fǔ chōng zhōu - 释义:过府冲州 行经了很多地方。形容旅途的漫长与跋涉的劳苦。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 32、连绵不断 lián mián bù duàn - 释义:连绵不断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 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 33、长途跋涉 cháng tú bá shè - 释义:长途跋涉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 34、霜行草宿 shuāng xíng cǎo xiǔ - 释义:霜行草宿 谓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劳苦。 - 出处:《宋书·孝义传·孙法宗》:“单身勤苦,霜行草宿,营办棺惇,造立冢墓,葬送母兄,俭而有礼。” 
- 35、露宿风餐 lù sù fēng cān - 释义:露宿风餐 在露天过夜,在风口吃饭。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 出处: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 36、风宿水餐 fēng sù shuǐ cān - 释义:风宿水餐 餐:吃饭。在水上进食,在风中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题诗》:“烟波万里谁为伴,忘机数点白鸥闲,东西没牵绊,风宿水餐。” 
- 37、风尘仆仆 fēng chén pú pú - 释义:风尘仆仆 风尘:指旅行。仆:走路劳累的样子。旅行艰辛困顿;行路劳累疲乏。 - 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 38、风餐水栖 fēng cān shuǐ qī - 释义:风餐水栖 在风中进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 39、风餐露宿 fēng cān lù sù - 释义:风餐露宿 餐:吃饭;露:露水;宿:住宿;过夜。在野外的风雨中吃饭;在露天的环境中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 - 出处:宋 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 40、餐风沐雨 cān fēng mù yǔ - 释义:餐风沐雨 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 出处:明 许三阶《节侠记 忠忤》:“却不念餐风沐雨先皇创业多辛苦,到做了个弃正趋邪没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