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有理由的4字词语(形容有理由的成语):体无完皮,体无完肤,兵出无名,出师无名,出师有名,好说歹说,师出无名,师出有名,师直为壮,强词夺理,所向无敌,指鹿为马,推三阻四,无凭无据,无端生事,无缘无故,是非混淆,气壮理直,混淆是非,理亏心虚,理直气壮,站不住脚,终日终夜,肌无完肤,胡搅蛮缠,蛮横无理,认死理儿,证据确凿,词正理直,词穷理尽,词穷理屈,词穷理绝,说好说歹,辞穷理屈,问罪之师,颠倒是非,颠倒黑白,颠鸾倒凤。
1、体无完皮 tǐ wú wán pí
释义:体无完皮 同“体无完肤”。
出处:晋·郭讼《魏晋世语》:“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皮。”
2、体无完肤 tǐ wú wán fū
释义:体无完肤 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晋 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肤。”
3、兵出无名 bīng chū wú míng
释义:兵出无名 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晋书·石勒传》:“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亦作“师出无名”。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王书》:“辱告,承上党殿下及匹娄
出处:《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4、出师无名 chū shī wú míng
释义:出师无名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出处:《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
5、出师有名 chū shī yǒu míng
释义:出师有名 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
出处:京剧《将相和》第一场:“赵若献璧,乃惧怕我邦,不难臣服;若是不献,再去征讨,方算出师有名。”
6、好说歹说 hǎo shuō dǎi shuō
释义:好说歹说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出处: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说我们都是乡邻,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
7、师出无名 shī chū wú míng
释义:师出无名 师:军队;名:名义;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8、师出有名 shī chū yǒu míng
释义:师出有名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师必有名。”
9、师直为壮 shī zhí wéi zhuàng
释义:师直为壮 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
10、强词夺理 qiǎng cí duó lǐ
释义:强词夺理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11、所向无敌 suǒ xiàng wú dí
释义:所向无敌 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指谁也抵挡不住。多形容军威极壮;锐不可当。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12、指鹿为马 zhǐ lù wéi mǎ
释义:指鹿为马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13、推三阻四 tuī sān zǔ sì
释义:推三阻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出处: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应难造次。”
14、无凭无据 wú píng wú jù
释义:无凭无据 没有凭证和根据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只要梦翁把用他的钱给了他,其余无凭无据的事,也断不能容他放肆。”
15、无端生事 wú duān shēng shì
释义:无端生事 无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地捣乱闹事。
出处:茅盾《林家铺子》:“自家是规规矩矩的生意人,又没犯法,只要生意好,不欠人家的钱,难道好无端生事,自诈他不成。”
16、无缘无故 wú yuán wú gù
释义:无缘无故 缘:因由;故:原因;缘故。没有任何理由或根据。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4回:“因又说道:‘好好的,从哪里说起!无缘无故白受了一场气!”
17、是非混淆 shì fēi hùn xiáo
释义:是非混淆 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现在整个世界,像墨一般黑暗,皂白不分,是非混淆,最大多数人,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
18、气壮理直 qì zhuàng lǐ zhí
释义:气壮理直 谓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出处:义侠《为滇越铁路告成警告全滇》:“法人无端废约于先,吾滇人要求废约于后,气壮理直,谅法人不复狡焉思逞。”
19、混淆是非 hùn xiáo shì fēi
释义:混淆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出处:清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20、理亏心虚 lǐ kuī xīn xū
释义:理亏心虚 因理由不充分而担心
21、理直气壮 lǐ zhí qì zhuàng
释义: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22、站不住脚 zhàn bù zhù jiǎo
释义:站不住脚 比喻观点等经不起推敲与反驳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不过同伙当中都同他不对,因此我这里他站不住脚,所以太太亦只好让他走了干净。”
23、终日终夜 zhōng rì zhōng yè
释义:终日终夜 终:竟,尽。整天整夜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4、肌无完肤 jī wú wán fū
释义:肌无完肤 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李健及传》:“健及少遇祸乱,久从战阵,矢石所中,肌无完肤。”
25、胡搅蛮缠 hú jiǎo mán chán
释义:胡搅蛮缠 不讲道理,纠缠不放。
出处:清·邵振华《侠义佳人》第一回:“我说的正经话,你不听;胡搅蛮缠的说了这些闲篇儿,谁来听你!”
26、蛮横无理 mán hèng wú lǐ
释义:蛮横无理 野蛮横暴;不讲道理。
出处: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六回:“武松在旁边说话不得,恼恨县主得了贿银,这样蛮横无理。”
27、认死理儿 rèn sǐ lǐ ér
释义:认死理儿 坚持某种道理或理由
出处: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不准备变,岿然不动认死理儿不管山下旌旗是否在望。”
28、证据确凿 zhèng jù què záo
释义:证据确凿 确凿:确实。证据确实可靠,无法否认。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尸场检验,证据确凿。且并未用刑,尔兄自认斗杀,招供在案。今尔远来,并非目睹,何得捏词妄控。理应治罪,姑念为兄情切,且恕。不准。”
29、词正理直 cí zhèng lǐ zhí
释义:词正理直 言词严正,理由充足。
出处:《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见说得词正理直,更不再问。”
30、词穷理尽 cí qióng lǐ jìn
释义:词穷理尽 谓再也找不到理由,无话可说。
出处:唐·崔致远《萧遘相公书》之二:“仰干陶冶,敬托笺毫,始知调急声哀,唯愧词穷理尽。”
31、词穷理屈 cí qióng lǐ qū
释义:词穷理屈 指理由亏屈,无话可说
出处: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词穷理屈,势必不免。”
32、词穷理绝 cí qióng lǐ jué
释义:词穷理绝 同“词穷理尽”。
出处:《五灯会元·罗汉琛禅师法嗣·清凉文益禅师》:“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馀,日呈见解,说道理。藏语之曰:‘佛法不恁么。’师曰:‘某甲词穷理绝也。’”
33、说好说歹 shuō hǎo shuō dǎi
释义:说好说歹 ①谓百般劝说或请求。②褒贬,评论好坏。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我赶眼错就走出来,还要拦阻,又说好说歹,放了我来。”
34、辞穷理屈 cí qióng lǐ qū
释义:辞穷理屈 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
出处:《宋书·郑鲜之传》:“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要须高祖辞穷理屈,然后置之。”
35、问罪之师 wèn zuì zhī shī
释义:问罪之师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出处:《旧唐书 侯君集传》:“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36、颠倒是非 diān dǎo shì fēi
释义:颠倒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出处:唐 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37、颠倒黑白 diān dǎo hēi bái
释义:颠倒黑白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38、颠鸾倒凤 diān luán dǎo fèng
释义:颠鸾倒凤 比喻顺序失常。旧小说用来形容男女交欢。
出处:金 元好问《促拍丑奴儿 学闲闲公体》词:“无情六合乾坤里,颠鸾倒凤,撑霆裂月,直被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