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袒护自己人的成语(形容袒护他人的成语):严惩不贷,从容不迫,养痈成患,养痈自患,养痈致患,养痈遗患,养虎遗患,坏人坏事,处之泰然,处之绰然,姑息养奸,官官相为,官官相卫,官官相护,徇私枉法,心安理得,斩草除根,狼狈为奸,猫鼠同乳,猫鼠同处,猫鼠同眠,苟合取容,藏贼引盗,违法乱纪,阿党相为,面无惭色,枉法取私,伏节死谊,养痈自祸,养痈贻害。
- 1、严惩不贷 yán chéng bù dài - 释义:严惩不贷 惩:处罚;惩处;贷:宽恕。严厉惩办;决不宽容。 - 出处: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 2、从容不迫 cóng róng bù pò - 释义:从容不迫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 出处: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 3、养痈成患 yǎng yōng chéng huàn - 释义:养痈成患 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真是养痈成患,将来他的羽翼越多,越难动手哩。” 
- 4、养痈自患 yǎng yōng zì huàn - 释义:养痈自患 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5回:“不意姜尚作难肆横,竟克朕之四关也。今不早治,是养痈自患也。” 
- 5、养痈致患 yǎng yōng zhì huàn - 释义:养痈致患 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5回:“昔人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养痈致患’,猝然一发,势若燎原矣。” 
- 6、养痈遗患 yǎng yōng yí huàn - 释义:养痈遗患 痈:毒疮;患:祸害。生了毒疮不去医治;给自己酿成祸害。比喻对坏人、坏事姑息宽容;结果自己遭殃。也作“养痈遗害”、“养痈成患”。 -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博善化之虚名,溃败决裂乃至此,养痈贻患,我之谓也夫。” 
- 7、养虎遗患 yǎng hǔ yí huàn - 释义:养虎遗患 遗;留下;患:祸患。养着老虎;留下祸患。比喻纵容坏人;给自己留下后患。也作“养虎留患。”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 8、坏人坏事 huài rén huài shì - 释义:坏人坏事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 出处: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不了解县区乡三级干部中存在着许多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坏人坏事。” 
- 9、处之泰然 chǔ zhī tài rán - 释义:处之泰然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 10、处之绰然 chǔ zhī chuò rán - 释义:处之绰然 处:对待;绰然:宽裕舒缓的样子。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能显得从容坦然 - 出处: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人皆病于拘碍,而先生处之绰然。” 
- 11、姑息养奸 gū xī yǎng jiān - 释义:姑息养奸 无原则地一味宽容;就会助长坏人坏事。姑息:无原则地宽容;养:助长;奸:坏人坏事。 -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 12、官官相为 guān guān xiāng wéi - 释义:官官相为 亦作“官官相护”。亦作“官官相卫”。指官吏和官吏互相庇护。 - 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你都官官相为倚亲属,更做道国戚皇族。” 
- 13、官官相卫 guān guān xiāng wèi - 释义:官官相卫 见“官官相为”。 - 出处: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七:“老秦觉着这一下不只惹了祸,又连累了邻居。他以为自古‘官官相卫’,老杨同志要是回到村公所一说,马上就不得了。” 
- 14、官官相护 guān guān xiāng hù - 释义:官官相护 官吏相互包庇。 -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如今就是闹破了,也是官官相护的,不过认个承审不实,革职处分罢咧。” 
- 15、徇私枉法 xùn sī wǎng fǎ - 释义:徇私枉法 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 出处:王朔《人莫予毒》:“再说我们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难道我会徇私枉法?” 
- 16、心安理得 xīn ān lǐ dé - 释义:心安理得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静;安然;理:情理;得:适合。 - 出处: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 17、斩草除根 zhǎn cǎo chú gēn - 释义:斩草除根 斩:砍断;斩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 18、狼狈为奸 láng bèi wéi jiān - 释义:狼狈为奸 狼狈:传说狈是与狼同类的野兽;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狼和狈常一起出外伤害牲畜。奸:做坏事。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 -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 19、猫鼠同乳 māo shǔ tóng rǔ - 释义:猫鼠同乳 见“猫鼠同眠”。 - 出处:《新唐书·五行志一》:“天宝元年十月,魏郡猫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处。” 
- 20、猫鼠同处 māo shǔ tóng chǔ - 释义:猫鼠同处 见“猫鼠同眠”。 - 出处:《新唐书·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 21、猫鼠同眠 māo shǔ tóng mián - 释义:猫鼠同眠 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 出处:《新唐书 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 22、苟合取容 gǒu hé qǔ ān - 释义:苟合取容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 23、藏贼引盗 cáng zéi yǐn dào - 释义:藏贼引盗 藏:隐藏;引:勾引。包庇小偷,勾引强盗。形容与坏人狼狈为奸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其中夜静人稀,趁便藏贼引盗,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 24、违法乱纪 wéi fǎ luàn jì - 释义:违法乱纪 违犯法令,破坏纲纪。 - 出处:任斌武《无声的浩歌》:“毫无疑问,这是一起地地道道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违法乱纪事件。” 
- 25、阿党相为 ē dǎng xiāng wéi - 释义:阿党相为 阿党:偏袒、偏私一方。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诸葛丰传》:“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 
- 26、面无惭色 miàn wú cán sè - 释义:面无惭色 惭:羞愧。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 -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若以爱民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无惭色矣。” 
- 27、枉法取私 wǎng fǎ qǔ sī - 释义:枉法取私 枉:歪曲,违反;法:法律;取:谋取;私:私利。曲解、破坏法律以谋取私利。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 - 出处:枉:歪曲,违反;法:法律;取:谋取;私:私利。曲解、破坏法律以谋取私利。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 
- 28、伏节死谊 fú jié sǐ yì - 释义:伏节死谊 伏节:坚守节操而死;死谊:为情谊而死。指坚守节操,致死不相负。 - 出处:《汉书·讲葛丰传》:"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 
- 29、养痈自祸 yǎng yōng zì huò - 释义:养痈自祸 痈:毒疮。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祸害。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 出处:《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引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养痈长疽,自生祸殃。" 
- 30、养痈贻害 yǎng yōng yí hài - 释义:养痈贻害 痈:毒疮。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祸害。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 出处:《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引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养痈长疽,自生祸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