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经常发生战争的成语(形容常年战争的成语):不耻最后,乘胜追击,全民皆兵,兵戈扰攘,兵连祸结,兵革之祸,决一死战,动心忍性,各自为战,喘息之机,坚壁清野,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奋勇向前,如虎添翼,孤军奋战,孤立无助,安贫乐道,屡战屡败,持之以恒,揭竿而起,明耻教战,枪林弹雨,滴水穿石,炮火连天,白骨露野,百战不殆,短兵接战,破釜沉舟,精卫填海,绳锯木断,背城一战,艰苦奋斗,赤膊上阵,跛鳖千里,连战皆捷,马革裹尸,驽马十驾,迁延日月,兵革互兴。
- 1、不耻最后 bù chǐ zuì hòu - 释义:不耻最后 不耻:不以为羞耻。不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 2、乘胜追击 chéng shèng zhuī jī - 释义:乘胜追击 乘:趁着。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 - 出处:《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李思安跃马交斗,经二十余合,思安拽枪徉败,退去。单可及乘胜追击。 
- 3、全民皆兵 quán mín jiē bīng - 释义:全民皆兵 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 出处: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 4、兵戈扰攘 bīng gē rǎo rǎng - 释义:兵戈扰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 5、兵连祸结 bīng lián huò jié - 释义:兵连祸结 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 6、兵革之祸 bīng gé zhī huò - 释义:兵革之祸 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 
- 7、决一死战 jué yī sǐ zhàn - 释义:决一死战 拼死一战以决胜负。 - 出处:《清史稿 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 8、动心忍性 dòng xīn rěn xìng - 释义:动心忍性 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9、各自为战 gè zì wéi zhàn - 释义:各自为战 指各自独立行战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 10、喘息之机 chuǎn xī zhī jī - 释义:喘息之机 暂停活动、舒缓一段时间 - 出处:金玉舟《赵匡胤》第31章:“柴荣那里肯给敌军以喘息之机,立刻挥军急追。” 
- 11、坚壁清野 jiān bì qīng yě - 释义:坚壁清野 坚壁:加固营垒;清野:将四野的财物清理收藏起来。加固营垒;清理收藏财物。 -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敌军,将军攻之不拔,路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固耳。” 
- 12、坚持不懈 jiān chí bù xiè - 释义:坚持不懈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 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 13、坚韧不拔 jiān rèn bù bá - 释义:坚韧不拔 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 - 出处: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 14、奋勇向前 fèn yǒng xiàng qián - 释义:奋勇向前 奋发而努力鼓起勇气朝前方挺进 - 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13回:“中有一二十个胆大的,奋勇向前跑去,见众人都不相随,又复站住。” 
- 15、如虎添翼 rú hǔ tiān yì - 释义:如虎添翼 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更加强大了。 -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3回:“那尤氏亦因没了薛教授的禁持,信口的把个女儿教道,教得个女儿如虎添翼一般,那里听薛夫人的解劝。” 
- 16、孤军奋战 gū jūn fèn zhàn - 释义:孤军奋战 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一支军队单独英勇作战。也比喻在没有外力的援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也作“孤军作战”“孤军独战”。 - 出处:《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 17、孤立无助 gū lì wú zhù - 释义:孤立无助 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 出处:《后汉书 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 
- 18、安贫乐道 ān pín lè dào - 释义:安贫乐道 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 19、屡战屡败 lǚ zhàn lǜ bài - 释义:屡战屡败 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 出处:《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 20、持之以恒 chí zhī yǐ héng - 释义:持之以恒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 出处: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 21、揭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 - 释义:揭竿而起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 出处:汉 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22、明耻教战 míng chǐ jiào zhàn - 释义:明耻教战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 23、枪林弹雨 qiāng lín dàn yǔ - 释义:枪林弹雨 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炮火密集的战场。 - 出处: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 24、滴水穿石 dī shuǐ chuān shí - 释义:滴水穿石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 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25、炮火连天 pào huǒ lián tiān - 释义:炮火连天 炮火:战场上发射出的炮弹在爆炸后产生的火焰;连天:连接着天空。形容枪炮声、光焰等与天空相接;战争十分激烈。 -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就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 26、白骨露野 bái gǔ lù yě - 释义:白骨露野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 出处: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27、百战不殆 bǎi zhàn bù dài - 释义:百战不殆 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 -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28、短兵接战 duǎn bīng jiē zhàn - 释义:短兵接战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 出处:《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 29、破釜沉舟 pò fǔ chén zhōu - 释义:破釜沉舟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30、精卫填海 jīng wèi tián hǎi - 释义:精卫填海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小鸟名。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用来比喻不畏困难;意志坚决。 - 出处:晋 陶渊明《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31、绳锯木断 shéng jù mù duàn - 释义:绳锯木断 拉绳作锯;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 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32、背城一战 bèi chéng yī zhàn - 释义: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出处: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 
- 33、艰苦奋斗 jiān kǔ fèn dòu - 释义:艰苦奋斗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竭尽全力去工作或斗争。 -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章:“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五十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 
- 34、赤膊上阵 chì bó shàng zhèn - 释义:赤膊上阵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也作“赤体上阵”。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 35、跛鳖千里 bǒ biē qiān lǐ - 释义:跛鳖千里 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 -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修身》:“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 36、连战皆捷 lián zhàn jiē jié - 释义:连战皆捷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 出处:《宋书·自序》:“既连战皆捷,士马旌旗甚盛。” 
- 37、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 释义:马革裹尸 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 38、驽马十驾 nú mǎ shí jià - 释义:驽马十驾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39、迁延日月 qiān yán rì yuè - 释义:迁延日月 犹言拖延时间。同“迁延岁月”。 
- 40、兵革互兴 bīng gé hù xīng - 释义:兵革互兴 兵革:兵器衣甲,比喻战争;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争,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 出处:南朝·梁·江淹《铜剑赞序》:"春秋迄于战国,战国至于秦时,攻争纷乱,兵革互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