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着很害怕用什么成语(形容人看着害怕的成语):卷帙浩繁,大惊失色,失魂落魄,寒心酸鼻,心惊肉跳,心惊胆战,心有余悸,惊天动地,惊弓之鸟,惊心动魄,惊慌失色,惊魂未定,惶恐不安,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望而生畏,毛骨悚然,畏缩不前,畏首畏尾,胆战心惊,草木皆兵,触目惊心,诚惶诚恐,谈虎色变,魂不附体。
- 1、卷帙浩繁 juàn zhì hào fán - 释义:卷帙浩繁 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6回:“卷帙浩繁,也恐一时纸价腾贵,赀力不给。” 
- 2、大惊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 释义:大惊失色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 3、失魂落魄 shī hún luò pò - 释义:失魂落魄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 出处: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 4、寒心酸鼻 hán xīn suān bí - 释义:寒心酸鼻 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 出处: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 5、心惊肉跳 xīn jīng ròu tiào - 释义:心惊肉跳 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 出处: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6、心惊胆战 xīn jīng dǎn zhàn - 释义:心惊胆战 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 出处: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 7、心有余悸 xīn yǒu yú jì - 释义:心有余悸 指可怕的事情虽已过去;心里还感到害怕。悸:因为害怕而心跳。 - 出处: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 8、惊天动地 jīng tān dòng dì - 释义:惊天动地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 出处: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9、惊弓之鸟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释义:惊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也作“伤弓之鸟。” - 出处:《晋书 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 10、惊心动魄 jīng xīn dòng pò - 释义:惊心动魄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 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11、惊慌失色 jīng huāng shī sè - 释义:惊慌失色 见“惊惶失色”。 -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 12、惊魂未定 jīng hún wèi dìng - 释义:惊魂未定 惊魂:受惊吓的心灵。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 出处: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13、惶恐不安 huáng kǒng bù ān - 释义:惶恐不安 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14、战战兢兢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 释义:战战兢兢 战战:恐惧得发抖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十分害怕或小心谨慎的样子。 - 出处:《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15、提心吊胆 tí xīn diào dǎn - 释义:提心吊胆 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 16、望而生畏 wàng ér shēng wèi - 释义:望而生畏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17、毛骨悚然 máo gǔ sǒng rán - 释义:毛骨悚然 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 18、畏缩不前 wèi suō bù qián - 释义:畏缩不前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 出处: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唐子方始弹张尧佐,与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公,,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 19、畏首畏尾 wèi shǒu wèi wěi - 释义:畏首畏尾 比喻作事胆子小;顾虑多。畏:畏惧;害怕。 -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 20、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 释义:胆战心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 出处: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 21、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 释义:草木皆兵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 22、触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 释义:触目惊心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 出处: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 23、诚惶诚恐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释义:诚惶诚恐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24、谈虎色变 tán hǔ sè biàn - 释义:谈虎色变 色:脸色;神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一谈起老虎;吓得脸色都变了。后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 - 出处:宋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 25、魂不附体 hún bù fù tǐ - 释义:魂不附体 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 - 出处: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