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意思相反的词语(形容意思相反的四字成语):不卑不亢,东倒西歪,东奔西走,东奔西逃,东张西望,东西南北,儿女英雄,公而忘私,出浅入深,出生入死,功败垂成,反败为胜,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大同小异,大街小巷,大起大落,好逸恶劳,寒来暑往,彻首彻尾,彼弃我取,得失成败,恩恩怨怨,悲喜交加,惩前毖后,才多识寡,承先启后,改邪归正,此起彼伏,碍手碍脚,背道而驰,超前绝后,跋前踬后,跋山涉水,返老还童,避实击虚,顶天立地,颠倒是非,黑白分明,黑白混淆。
- 1、不卑不亢 bù bēi bù kàng - 释义:不卑不亢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 2、东倒西歪 dōng dǎo xī wāi - 释义:东倒西歪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 - 出处: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 3、东奔西走 dōng bēn xī zǒu - 释义:东奔西走 到处奔跑。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也形容到处逃窜。走:跑。 - 出处:元 魏初《沁园春 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遥望神州,故人千里。” 
- 4、东奔西逃 dōng bēn xī táo - 释义:东奔西逃 同“东逃西窜”。 -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过多少次败仗,东奔西逃,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 
- 5、东张西望 dōng zhāng xī wàng - 释义:东张西望 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6、东西南北 dōng xī nán běi - 释义:东西南北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 7、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 - 释义: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 8、公而忘私 gōng ér wàng sī - 释义:公而忘私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 出处: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 9、出浅入深 chū qiǎn rù shēn - 释义:出浅入深 犹言深入浅出。 - 出处:阿英《敌后日记·摘抄停翅小撷》:“军长报告遂临时改题为《整风问题》……出浅入深,依具体事实,详加诠释。” 
- 10、出生入死 chū shēng rùsǐ - 释义:出生入死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11、功败垂成 gōng bài chuí chéng - 释义:功败垂成 垂:接近;将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 出处:《晋书 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 12、反败为胜 fǎn bài wéi shèng - 释义:反败为胜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6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 13、古今中外 gǔ jīn zhōngwài - 释义:古今中外 从古代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 - 出处: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没有一个国家曾经用这种所谓示威运动而变成了既富且强的。” 
- 14、古往今来 gǔ wǎng jīn lái - 释义:古往今来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 出处: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 15、大同小异 dà tóng xiǎo yì - 释义:大同小异 异:差异。大体相同;稍有差异。 - 出处:庄周《庄子 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 16、大街小巷 dà jiē xiǎo xiàng - 释义:大街小巷 城镇中宽敞的街道和狭小的胡同。泛指都市的各处地方。 -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清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花放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 17、大起大落 dà qǐ dà luò - 释义:大起大落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她的喜怒哀乐都是大起大落,整出整落的。” 
- 18、好逸恶劳 hào yì wù láo - 释义:好逸恶劳 好:喜爱;逸:安闲;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 19、寒来暑往 hán lái shǔ wǎng - 释义:寒来暑往 寒冷的冬季来临了;暑热的夏日过去了。形容时间的不停流逝。 - 出处:《周易 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20、彻首彻尾 chè shǒu chè wěi - 释义:彻首彻尾 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 出处:宋 朱熹《答陈安卿书》:“今此于既学适道之后却言笃信何也?恐信字彻首彻尾不可分先后。 
- 21、彼弃我取 bǐ qì wǒ qǔ - 释义:彼弃我取 别人摒弃的我拿来。指不与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 - 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任安》:“性以洁白为治,情以得志为乐,性治情得,体道而不忧,彼弃我取,与时而无争。” 
- 22、得失成败 dé shī chéng bài - 释义:得失成败 指获得与损失、成功与失败 - 出处: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 
- 23、恩恩怨怨 ēn ēn yuàn yuàn - 释义:恩恩怨怨 指人的感恩之情与仇怨之情 - 出处:王朔《我是“狼”》:“当你认定十年韬晦已足以使人们忘却你和你下决心干掉的那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你便开始行动了。” 
- 24、悲喜交加 bēi xǐ jiāo jiā - 释义:悲喜交加 交加:聚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 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且说胡小记与艾虎认着表亲,悲喜交加。” 
- 25、惩前毖后 chéng qián bì hòu - 释义:惩前毖后 惩:警戒:毖:谨慎;小心。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 出处:《诗经 周讼 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 26、才多识寡 cái duō shí guǎ - 释义:才多识寡 才:才识。识:见识。寡:少。天资高,但见识少。 - 出处:三国·魏·刘邵《人物志》:“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 27、承先启后 chéng xiān qǐ hòu - 释义:承先启后 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 出处:清 王昶《湖海诗传 尹继善》:“文端公历任封疆,晚归台阁,岁历五十馀载,承先启后,三代平章。” 
- 28、改邪归正 gǎi xié guī zhèng - 释义:改邪归正 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指不再做坏事。 -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 29、此起彼伏 cǐ qǐ bǐ fú - 释义:此起彼伏 此:这;这个;彼:那;那个;伏:低下去。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也作“此伏彼此”、“此起彼落”。 - 出处:汉 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 30、碍手碍脚 ài shǒu ài jiǎo - 释义:碍手碍脚 碍;妨碍;阻碍。指多方受阻;难以顺利做事。也指妨碍他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 31、背道而驰 bèi dào ér chí - 释义: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方向;驰:奔跑。朝着相反的方向奔跑。比喻彼此方向不同;目的完全相反。 - 出处:唐 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 32、超前绝后 chāo qián jué hòu - 释义:超前绝后 谓超越前人,以后也无一可相比。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绝后光前”李善注引《晋起居注·安帝诏》曰:“元功盛德,超前绝后。”《野叟曝言》六九回:“飞娘咋舌惊叹道:‘天下有这等奇烈女子,守节不变,犹人所能,至宁死而不显,婆婆之失,则真可超前绝后矣。’ - 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绝后光前”李善注引《晋起居注·安帝诏》曰:“元功盛德,超前绝后。” 
- 33、跋前踬后 bá qián zhì hòu - 释义:跋前踬后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 出处:唐 韩愈《昌黎集 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 34、跋山涉水 bá shān shè shuǐ - 释义:跋山涉水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 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 35、返老还童 fǎn lǎo huán tóng - 释义:返老还童 反:扭转;还:回复原来的状态。扭转衰老;回复童年。形容衰老的人恢复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 - 出处:《云笈七签》第60卷:“日服千咽,不足为多,返老还童,渐从此矣。” 
- 36、避实击虚 bì shí jī xū - 释义:避实击虚 虚:空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 -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 37、顶天立地 dǐng tiān lì dì - 释义:顶天立地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 38、颠倒是非 diān dǎo shì fēi - 释义:颠倒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 - 出处:唐 韩愈《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 39、黑白分明 hēi bái fēn míng - 释义:黑白分明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 出处: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 40、黑白混淆 hēi bái hùn xiáo - 释义:黑白混淆 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 出处:《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