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气温冷的成语(形容天气寒冷气温低下成语):岁暮天寒,银装素裹,冬日夏云,冬温夏清,冬裘夏葛,冰天雪地,冰天雪窑,冰天雪窖,冰山难靠,冰清玉洁,冰魂雪魄,冷暖自知,冷若冰霜,凛若冰霜,十冬腊月,天寒地冻,寒冬腊月,折胶堕指,数九寒天,无冬无夏,春冰虎尾,暴风骤雨,滴水成冰,漫天盖地,烁石流金,白雪皑皑,秋收冬藏,阳春白雪,雪上加霜,雪中送炭,雪窖冰天,雪虐风饕,霜露之感,风刀霜剑,寒风刺骨,寒气逼人,天寒地坼,漫天风雪,白雪茫茫,朔风凛冽。
1、岁暮天寒 suì mù tiān hán
释义:岁暮天寒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岁暮天寒,且归休息,以俟再举可也。"
2、银装素裹 yin zhuang su guo
释义:银装素裹 指雪下过之后的场景或冬天雪后的美丽景色,一切景物都被银白色包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3、冬日夏云 dōng rì xià yún
释义:冬日夏云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4、冬温夏清 dōng wēn xià qīng
释义:冬温夏清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5、冬裘夏葛 dōng qiú xià gě
释义:冬裘夏葛 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处:《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6、冰天雪地 bīng tiān xuě dì
释义:冰天雪地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出处: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7、冰天雪窑 bīng tiān xuě jiào
释义:冰天雪窑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出处:《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8、冰天雪窖 bīng tiān xuě jiào
释义:冰天雪窖 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处是冰和雪。形容极为寒冷的景象
出处: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四卷:“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此时反惮劳乎?’”
9、冰山难靠 bīng shān nán kào
释义:冰山难靠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10、冰清玉洁 bīng qīng yù jié
释义:冰清玉洁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出处: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11、冰魂雪魄 bīng hún xuě pò
释义:冰魂雪魄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12、冷暖自知 lěng nuǎn zì zhī
释义:冷暖自知 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出处: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13、冷若冰霜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释义:冷若冰霜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处: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14、凛若冰霜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释义:凛若冰霜 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出处: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15、十冬腊月 shí dōng là yuè
释义:十冬腊月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
16、天寒地冻 tiān hán dì dòng
释义:天寒地冻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出处: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17、寒冬腊月 hán dōng là yuè
释义:寒冬腊月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汉 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18、折胶堕指 shé jiāo duò zhǐ
释义:折胶堕指 极言天气寒冷。
出处:宋·苏轼《磨衲赞》:“折胶堕指,此衲不寒,烁石流金,此衲不热。”宋·周密《齐东野语·曝日》:“《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
19、数九寒天 shǔ jiǔ hán tiān
释义:数九寒天 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出处: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十回:“到了那十二月,数九寒天,下的大雪,把破瓦窑门屯住。”
20、无冬无夏 wú dōng wú xià
释义:无冬无夏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出处:《诗经 陈风 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21、春冰虎尾 chūn bīng hǔ wěi
释义: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22、暴风骤雨 bào fēng zhòu yǔ
释义:暴风骤雨 暴:突然而猛烈的;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23、滴水成冰 dī shuǐ chéng bīng
释义:滴水成冰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宋 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24、漫天盖地 màn tiān gài dì
释义:漫天盖地 遍布天地之间。
出处: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25、烁石流金 shuò shí liú jīn
释义:烁石流金 谓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出处: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是时炎旱累月,烁石流金,晴空万里。”
26、白雪皑皑 bái xuě ái ái
释义:白雪皑皑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27、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释义:秋收冬藏 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28、阳春白雪 yáng chūn bái xuě
释义: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29、雪上加霜 xuě shàng jiā shuāng
释义:雪上加霜 积雪上又添加寒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伊退步而立。师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顾后。’伊云:‘雪上更加霜!’”
30、雪中送炭 xuě zhōng sòng tàn
释义: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出处:宋 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31、雪窖冰天 xuě jiào bīng tiān
释义:雪窖冰天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出处:《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32、雪虐风饕 xuě nüè fēng tāo
释义:雪虐风饕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 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33、霜露之感 shuāng lù zhī gǎn
释义:霜露之感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34、风刀霜剑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释义:风刀霜剑 冷风似刀寒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恶劣。也比喻周围人际环境恶劣严酷。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35、寒风刺骨 hán fēng cì gǔ
释义:寒风刺骨 寒风吹到身上,就如同刺在骨头里一般。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36、寒气逼人 han qi bi ren
释义:寒气逼人 冷的气流给人威胁。
37、天寒地坼 tian han di che
释义:天寒地坼 天寒地坼:形容天气寒冷,把地都冻裂了。坼:裂开。
38、漫天风雪 màn tiān fēng xuě
释义:漫天风雪 漫天:满天。满天的风雪。形容风雪很大,弥漫了天空。
出处:宋·洪朋《喜雪》:"漫天风雪纷纷闇,到地空花片片明。"
39、白雪茫茫 bai xue mang mang
释义:白雪茫茫 下大雪后,大地一片白雪皑皑,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景象。
40、朔风凛冽 shuo feng lin lie
释义:朔风凛冽 极为寒冷的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