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心情的四字词语有哪些词语(形容心情沉痛的成语):万念俱灰,万箭攒心,万箭穿心,不堪回首,五内如焚,伤心疾首,六神无主,创巨痛深,刺心切骨,刺心刻骨,刺心裂肝,刻骨铭心,哀哀欲绝,哀天叫地,哀痛欲绝,哀莫大于心死,失魂落魄,如丧考妣,心事重重,心如刀割,心如刀绞,心如死灰,心神不定,忧心如焚,忧心忡忡,悲不自胜,悲愁垂涕,悲痛欲绝,惊心悲魄,捶胸顿足,柔肠百结,疾首痛心,痛不欲生,痛定思痛,痛心切骨,痛心疾首,肝肠寸断,麻木不仁,黯然伤神,黯然销魂。
1、万念俱灰 wàn niàn jù huī
释义:万念俱灰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万念:一切念头;俱:全;都;灰:灰心;失望。
出处:清 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2、万箭攒心 wàn jiàn cuán xīn
释义:万箭攒心 像无数枝箭聚射心头。形容极度悲痛的心情。攒:聚集。
出处:唐 李沈《独异志》:“梁沈约,家藏书十二万卷,然心僻恶,闻人一善,如万箭攒心。”
3、万箭穿心 wàn jiàn chuān xīn
释义:万箭穿心 犹万箭攒心。形容万分伤痛。
出处:《野叟曝言》第七回:“[璇姑]再听到哥子末后一段说话,真如万箭穿心,竟放声大哭起来。”
4、不堪回首 bù kān huí shǒu
释义:不堪回首 不堪:不忍;回首:回头;引申为回顾、回忆。不能忍受回顾的痛苦。多指因回忆过去不好或不愉快的事而痛苦;因而不忍心回顾。
出处: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五内如焚 wǔ nèi rú fén
释义:五内如焚 焚:烧。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6、伤心疾首 shāng xīn jí shǒu
释义:伤心疾首 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
出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记》:“吾民伤心疾首之事,孰有过于是耶!”
7、六神无主 liù shén wú zhǔ
释义:六神无主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8、创巨痛深 chuāng jù tòng shēn
释义:创巨痛深 创:创伤。伤口大;痛苦深。比喻遭受重大的、令人极其沉痛的损失。
出处:南北 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臣父遭遇无道,创巨痛深,无以仰答明诏。”
9、刺心切骨 cì xīn qiē gǔ
释义:刺心切骨 见“刺心刻骨”。
出处:明·于晃《乞恩疏》:“古今人臣于忠,未有如臣父之惨烈也。臣之痛愤,刺心切骨,何时可已!”
10、刺心刻骨 cì xīn kè gǔ
释义:刺心刻骨 ①谓感念至深。②亦作“刺心切骨”。内心极其悲愤。
出处:清·陈确《答恽促升书》:“遵教及此,直是刺心刻骨,弟诚多言矣。”
11、刺心裂肝 cì xīn liè gān
释义:刺心裂肝 谓悲痛至极。
出处:明·张居正《答参军高梅庵》:“三十年生死之交,一旦遂成永隔,刺心裂肝,痛何可言。”
12、刻骨铭心 kè gǔ míng xīn
释义:刻骨铭心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出处: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13、哀哀欲绝 āi āi yù jué
释义:哀哀欲绝 悲痛得将要气绝;指异常悲痛。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14、哀天叫地 āi tiān jiào dì
释义:哀天叫地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
15、哀痛欲绝 āi tòng yù jué
释义:哀痛欲绝 哀痛:悲痛;绝:断绝;指气绝。悲伤得要气绝了。
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 与中央党部交涉的经过》:“尤使我哀痛欲绝的是艰苦忠贞于抗建文化事业的青年干部一个又一个的被拘捕。”
16、哀莫大于心死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释义:哀莫大于心死 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7、失魂落魄 shī hún luò pò
释义:失魂落魄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
18、如丧考妣 rú sàng kǎo bǐ
释义:如丧考妣 妣:音比;考妣:旧时对父母死后的称呼;父亲死后叫考;母亲死后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出处:《尚书 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19、心事重重 xīn shì zhòng zhòng
释义:心事重重 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七章:“毛人凤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
20、心如刀割 xīn rú dāo gē
释义:心如刀割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
出处: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21、心如刀绞 xīn rú dāo jiǎo
释义:心如刀绞 心里就像刀绞一样。形容内心痛苦到极点。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回:“殷郊又见殷洪,心如刀绞,意似油煎。”
22、心如死灰 xīn rú sǐ huī
释义:心如死灰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知冯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23、心神不定 xīn shén bù dìng
释义:心神不定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24、忧心如焚 yōu xīn rú fén
释义:忧心如焚 焚:火烧。忧虑、焦急得心里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忧愁、焦急。
出处:《诗经 小雅 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25、忧心忡忡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释义:忧心忡忡 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心事重重;十分忧愁。
出处:《诗经 召南 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26、悲不自胜 bēi bù zì shèng
释义:悲不自胜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出处: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27、悲愁垂涕 bēi chóu chuí tì
释义:悲愁垂涕 垂:垂下。涕:泪。因为悲哀、愁苦而落泪。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28、悲痛欲绝 bēi tòng yù jué
释义:悲痛欲绝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29、惊心悲魄 jīng xīn bēi pò
释义:惊心悲魄 谓使人心中震动和悲哀。
出处:《宋书·周朗传》:“是杀人之日有数途,生人之岁无一理,不知复百年间,将尽以草木为世邪,此最是惊心悲魄恸哭太息者。”
30、捶胸顿足 chuí xiōng dùn zú
释义:捶胸顿足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出处: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31、柔肠百结 róu cháng bǎi jié
释义:柔肠百结 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
出处:元 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柳呵!你便柔肠百结,巧计千般,浑身是眼,寻不见花枝儿般美少年。”
32、疾首痛心 jí shǒu tòng xīn
释义:疾首痛心 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曹海凝墓志》:“民嗟邑主,疾首痛心。”《南史 虞寄传》:“不意将军惑于邪说,翻然异计,寄所以疾首痛心,泣尽继之以血,万全之策,窃为将军惜之。”
33、痛不欲生 tòng bù yù shēng
释义:痛不欲生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处: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34、痛定思痛 tòng dìng sī tòng
释义:痛定思痛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出处: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35、痛心切骨 tòng xīn qiè gǔ
释义:痛心切骨 伤痛透到骨头里。形容悲愤之至。亦形容痛苦的程度极深。
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白萍》:“子负心太甚,即王魁、李益,有不逮焉……思之痛心切骨,街非一朝一夕矣。”
36、痛心疾首 tòng xīn jí shǒu
释义:痛心疾首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37、肝肠寸断 gān cháng cùn duàn
释义:肝肠寸断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38、麻木不仁 má mù bù rén
释义:麻木不仁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39、黯然伤神 àn rán shāng shén
释义:黯然伤神 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出处: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篝灯询母,如秋蝶黯然伤神。”
40、黯然销魂 àn rán xiāo hún
释义:黯然销魂 黯然:心神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肉体。心情沮丧;面色阴沉;好像失掉了灵魂;形容极度悲愁。
出处: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