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思想境界高的成语(形容思想境界的成语):不以辞害志,不同流俗,不知不觉,不臣之心,保守主义,八窗玲珑,出凡入胜,出神入化,别有天地,别有天地非人间,别有肺肠,博大精深,变心易虑,哀莫大于心死,嘲风咏月,嘲风弄月,安常习故,安常守故,安贫乐道,抱残守阙,拨云睹日,本位主义,痴思妄想,白玉无瑕,白璧无瑕,百丈竿头,百家诸子,百虑一致,聪明才智,臭肉来蝇,补残守缺,超世拔俗,超凡入圣,邦以民为本,长辔远御,重新做人,不明事理,材德兼备,不露形色,出尘之想。
- 1、不以辞害志 bù yǐ cí hài zhì - 释义:不以辞害志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 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2、不同流俗 bù tóng liú sú - 释义:不同流俗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 出处:《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 3、不知不觉 bù zhī bù jué - 释义:不知不觉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 
- 4、不臣之心 bù chén zhī xīn - 释义: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只说是他自己做的,中怀不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灭之罪。” 
- 5、保守主义 bǎo shǒu zhǔ yì - 释义:保守主义 守旧、不想改进的思想和行为 -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正确地规定战略方向,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转移时反对逃跑主义。” 
- 6、八窗玲珑 bā chuāng líng lóng - 释义:八窗玲珑 ①指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 - 出处:唐 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 7、出凡入胜 chū fán rù shèng - 释义:出凡入胜 指超出了一般,进入了极高的境界。形容造诣精深,也指超脱世俗进入仙界。 - 出处:《雍熙乐府 第三卷 端正好(我恰才出尘寰)》:“点化的长生出凡入胜,这便是俺仙家百世功能。” 
- 8、出神入化 chū shén rù huà - 释义:出神入化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 9、别有天地 bié yǒu tiān dì - 释义:别有天地 天地:风格或境界。另外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 - 出处:唐 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10、别有天地非人间 bié yǒu tiān dì fēi rén jiān - 释义:别有天地非人间 别:另外;天地:风格或境界。另有一番新的境界,不是人间所有的 - 出处:唐·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11、别有肺肠 bié yǒu fèi cháng - 释义:别有肺肠 别有:另有;肺肠:指思想。比喻人动机不良,故意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张。 - 出处:《诗经 大雅 桑柔》:“自有肺肠,俾民卒狂。”郑玄笺:“自有肺肠,行其心中之所欲。” 
- 12、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 释义:博大精深 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 出处: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 13、变心易虑 biàn xīn yì lǜ - 释义:变心易虑 改变思想;改变打算。 - 出处:《荀子 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 
- 14、哀莫大于心死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 释义:哀莫大于心死 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 -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15、嘲风咏月 cháo fēng yǒng yuè - 释义:嘲风咏月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 出处: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 16、嘲风弄月 cháo fēng nòng yuè - 释义:嘲风弄月 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 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 17、安常习故 ān cháng xí gù - 释义:安常习故 安:安于,习惯于;常:常规;习:习惯;故:故旧。习惯于成规 - 出处:清 魏源《默觚下 治篇七》:“彼安常习故之流,所安者目前,所知者陈例,所辟者嫌疑,得不震而疑,同声而扰格者乎?” 
- 18、安常守故 ān cháng shǒu gù - 释义:安常守故 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 出处:明·海瑞《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来,千万人以鼓舞作兴,翻然改革望之矣。” 
- 19、安贫乐道 ān pín lè dào - 释义:安贫乐道 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 20、抱残守阙 bào cán shǒu què - 释义:抱残守阙 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 - 出处: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 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阙,一本作“缺”。 
- 21、拨云睹日 bō yún dǔ rì - 释义:拨云睹日 拨开云彩看见太阳。形容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朗,或比喻见到光明,大有希望。亦作“拨云见日”、“拨开云雾见青天”、“披云雾,睹青天”。 - 出处:语出《晋书·乐广传》:“[卫瓘]见广而奇之……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云者也。’” 
- 22、本位主义 běn wèi zhǔ yì - 释义:本位主义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 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 23、痴思妄想 chī sī wàng xiǎng - 释义:痴思妄想 妄:胡乱,虚妄;妄想:荒唐的想法。指一门心思想着无法实现的事情 - 出处:洪深《飞将军》:“我不免痴思妄想——假如有一天我能当面碰见,亲眼看见这些立功的勇敢的空军战士,那该是多么大的满足和兴奋呢!” 
- 24、白玉无瑕 bái yù wú xiá - 释义:白玉无瑕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吉州福寿和尚》:“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玉无瑕,卞和刖足。’” 
- 25、白璧无瑕 bái bì wú xiá - 释义:白璧无瑕 璧:古代玉器;扁圆形;中间有孔;瑕:玉表面的斑痕。洁白的玉器上没有一点斑痕。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3卷:“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璧无暇,卞和刖足。’” 
- 26、百丈竿头 bǎi zhàng gān tóu - 释义:百丈竿头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景岑禅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27、百家诸子 bǎi jiā zhū zǐ - 释义:百家诸子 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 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梓橦人士》:“自五经四部、百家诸子、伎艺算计、卜数医术。” 
- 28、百虑一致 bǎi lǜ yī zhì - 释义:百虑一致 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 - 出处:语出《易 系辞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 29、聪明才智 cōng míng cái zhì - 释义:聪明才智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 30、臭肉来蝇 chòu ròu lái yíng - 释义:臭肉来蝇 腐臭的肉招来苍蝇。比喻自己的思想作风有问题,就会招致坏人的引诱。 -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僧问慧然:‘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臭肉来蝇。’” 
- 31、补残守缺 bǔ cán shǒu quē - 释义:补残守缺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舍不得扔下残缺陈旧的东西。形容思想保守 - 出处:汉·荀悦《汉纪·哀帝纪》:“至于国家大事,则幽冥莫知其原,然犹补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忘服义从善之公心。” 
- 32、超世拔俗 chāo shì bá sú - 释义:超世拔俗 见“超尘出俗”。 - 出处:《西湖佳话·灵隐诗迹》:“自从这亭子造了,游人都要到亭子上息足片时,说些超世拔俗的话。” 
- 33、超凡入圣 chāo fán rù shèng - 释义:超凡入圣 凡:凡人;普通人。超越凡俗;进入圣贤境界。后来多指学术、技艺、修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 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第八卷:“就此理会得透,自可超凡入圣。” 
- 34、邦以民为本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 释义:邦以民为本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出处:《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35、长辔远御 cháng pèi yuǎn yù - 释义:长辔远御 ①放长缰绳,驾马远行。比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②比 - 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长辔远御,妙略潜授。” 
- 36、重新做人 chóng xīn zuò rén - 释义:重新做人 指已认识、悔改所犯罪过,并以此为起点重新塑自己的形象。 
- 37、不明事理 bù míng shì lǐ - 释义:不明事理 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 38、材德兼备 cái dé jiān bèi - 释义:材德兼备 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 出处:《禅真逸史》前言:"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林时茂]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 
- 39、不露形色 bù lù xíng sè - 释义:不露形色 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 出处:刘德桂《宣统皇帝》第一章二:"阿玛一向城府深藏,不露形色,怎么犯了这么大的错误。" 
- 40、出尘之想 chū chén zhī xiǎng - 释义:出尘之想 尘:世俗。超出世俗之外的思想境界。也形容诗文字画的意境、风格不同流俗。 - 出处:南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言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