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摘抄描人物神态的成语):举止失措,全神贯注,冥思苦想,勃然大怒,半信半疑,含情脉脉,呆若木鸡,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哭天抹泪,哭笑不得,唉声叹气,喃喃自语,将信将疑,局促不安,忍俊不禁,忸怩作态,怅然若失,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形于色,怒气冲天,怒火中烧,恼羞成怒,沉吟不决,没精打采,炯炯有神,热泪盈眶,狐疑不决,疾言厉色,目瞪口呆,眉开眼笑,眉来眼去,眉飞色舞,破涕为笑,神思恍惚,若无其事,若有所思,诚惶诚恐,迟疑不决。
- 1、举止失措 jǔ zhǐ shī cuò - 释义:举止失措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睿闻知两处危急,举止失措,甚是惊慌。” 
- 2、全神贯注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释义:全神贯注 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出处: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 3、冥思苦想 míng sī kǔ xiǎng - 释义:冥思苦想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 出处: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刘谊辉把烟头丢到地上,冥思苦想,搜破脑袋也想不出个十全十美的办法来。” 
- 4、勃然大怒 bó rán dà nù - 释义:勃然大怒 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 5、半信半疑 bàn xìn bàn yí - 释义:半信半疑 信:相信;疑:怀疑。有些相信;又有点怀疑。对真假不能肯定。 -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 6、含情脉脉 hán qíng mò mò - 释义:含情脉脉 脉脉:互相对视。带有情感而互相凝视。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 出处:唐 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 
- 7、呆若木鸡 dāi ruò mù jī - 释义:呆若木鸡 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8、和蔼可亲 hé ǎi kě qīn - 释义:和蔼可亲 指一个人的修养好;对人谦和可亲。和蔼:和气;谦逊。 -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 9、和颜悦色 hé yán yuè sè - 释义:和颜悦色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 10、哭天抹泪 kū tiān mǒ lèi - 释义:哭天抹泪 形容哭哭啼啼。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前日不知为什么撵出去,在家里哭天抹泪的。” 
- 11、哭笑不得 kū xiào bù dé - 释义:哭笑不得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处境尴尬。 - 出处:元 高安道《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 12、唉声叹气 āi shēng tàn qì - 释义:唉声叹气 唉声:叹气声;因伤感忧闷、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也写作“哀声叹气”、“嗳声叹气”。 -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 
- 13、喃喃自语 nán nán zì yǔ - 释义:喃喃自语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4回:“知圆听到这里,不觉嘻嘻一笑,喃喃自语道:‘救兵救兵,只落得狗咬洞宾。’” 
- 14、将信将疑 jiāng xìn jiāng yí - 释义:将信将疑 将:又;且。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形容对事物的看法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 - 出处: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之;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 15、局促不安 jú cù bù ān - 释义:局促不安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 16、忍俊不禁 rěn jùn bù jīn - 释义:忍俊不禁 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 出处:唐 崔致远《答徐州时溥书》:“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荣颇切。” 
- 17、忸怩作态 niǔ ní zuò tài - 释义:忸怩作态 忸怩:羞愧的样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 - 出处:巴金《谈〈春〉》:“倘使小说不能作为我作战的武器,我何必化那么多的功夫转弯抹角、忸怩作态,供人欣赏来换取作家的头衔呢?” 
- 18、怅然若失 chàng rán ruò shī - 释义:怅然若失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 19、怒不可遏 nù bù kě è - 释义:怒不可遏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 20、怒发冲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 释义:怒发冲冠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21、怒形于色 nù xíng yú sè - 释义:怒形于色 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 出处: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 22、怒气冲天 nù qì chōng tiān - 释义:怒气冲天 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 出处: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 23、怒火中烧 nù huǒ zhōng shāo - 释义:怒火中烧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极端愤怒。 - 出处: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 24、恼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 释义:恼羞成怒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 25、沉吟不决 chén yīn bù jué - 释义:沉吟不决 沉吟:深思吟味,引伸为犹豫;决:决断。形容人遇到难题时,自言自语地决定不下来。 - 出处: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 26、没精打采 méi jīng dǎ cǎi - 释义:没精打采 精:精神;采:神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致。形容精神萎靡;不振作、不高兴。 -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归至怡红院中。” 
- 27、炯炯有神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 释义:炯炯有神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 出处:晋 潘岳《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 
- 28、热泪盈眶 rè lèi yíng kuàng - 释义:热泪盈眶 激动的眼泪充满了眼眶。 -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 29、狐疑不决 hú yí bù jué - 释义:狐疑不决 狐疑:狐性多疑;犹豫;决:决断。像狐狸那样多疑虑而拿不定主意。比喻同事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 - 出处:南朝 宋 班固《后汉书 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 30、疾言厉色 jí yán lì sè - 释义:疾言厉色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 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 31、目瞪口呆 mù dèng kǒu dāi - 释义:目瞪口呆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 出处: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 32、眉开眼笑 méi kāi yǎn xiào - 释义:眉开眼笑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0回:“大盗一面看着,只喜的眉开眼笑。” 
- 33、眉来眼去 méi lái yǎn qù - 释义:眉来眼去 形容以眉目传情。多用于男女情爱。也比喻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 出处:宋 辛弃疾《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 34、眉飞色舞 méi fēi sè wǔ - 释义:眉飞色舞 色:脸色;表情。双眉挑动;兴奋愉快的表情跃然脸上。形容非常兴奋得意的样子。 -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王乡绅一听此言,不禁眉飞色舞。” 
- 35、破涕为笑 pò tì wéi xiào - 释义:破涕为笑 涕:眼泪。一下子停止哭泣;笑了起来。也用来形容转悲为喜。 - 出处:晋 刘琨《答卢湛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 
- 36、神思恍惚 shén sī huǎng hū - 释义:神思恍惚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定;思想集中不起来。 - 出处:唐 无名氏《郑德磷》:“德磷大骇,神思恍惚,悲婉久之,不能排仰。” 
- 37、若无其事 ruò wú qí shì - 释义:若无其事 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 38、若有所思 ruò yǒu suǒ sī - 释义:若有所思 好像在想什么似的。形容静坐沉思的样子。 - 出处:唐 陈鸿《长恨歌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 39、诚惶诚恐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释义:诚惶诚恐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40、迟疑不决 chí yí bù jué - 释义:迟疑不决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 出处:《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