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突然之间领悟了的成语(形容突然领悟的成语):不可思议,不可言传,不甚了了,不知所以,发人深省,发聋振聩,发蒙振落,堕云雾中,大彻大悟,大惑不解,如坐云雾,如堕五里雾中,如堕烟海,如堕烟雾,如梦初醒,如梦方醒,幡然悔悟,恍然大悟,明心见性,涣然冰释,涣若冰释,深不可测,百思不得其解,百思莫解,目击道存,神领意得,福至心灵,红炉点雪,翻然悔悟,茅塞顿开,莫名其妙,莫明其妙,莫测高深,豁然大悟,豁然开悟,豁然开朗,豁然省悟,豁然贯通,迷惑不解,迷离恍惚。
- 1、不可思议 bù kě sī yì - 释义:不可思议 原是佛教用语;指神秘奥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语表达。后形容对事物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 出处:《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慧远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 2、不可言传 bù kě yán chuán - 释义:不可言传 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明 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十四:“妙契不可以意到,真证不可以言传。 
- 3、不甚了了 bù shèn liǎo liǎo - 释义:不甚了了 甚:很;了了:明白。对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 - 出处:《北齐书 永安王浚传》:“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 4、不知所以 bù zhī suǒ yǐ - 释义:不知所以 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 出处: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 5、发人深省 fā rén shēn xǐng - 释义:发人深省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们深思而有所醒悟。 - 出处:唐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 6、发聋振聩 fā lóng zhèn kuì - 释义:发聋振聩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 出处: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 
- 7、发蒙振落 fā méng zhèn luò - 释义:发蒙振落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 8、堕云雾中 duò yún wù zhōng - 释义:堕云雾中 堕:落下。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 9、大彻大悟 dà chè dà wù - 释义:大彻大悟 彻:明白;贯通;悟:领会;领悟。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佛教或道教指识破本来面目。 - 出处:元 郑德辉《立成汤伊尹耕萃》:“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 10、大惑不解 dà huò bù jiě - 释义:大惑不解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出处: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 11、如坐云雾 rú zuò yún wù - 释义:如坐云雾 象坐在云里雾里。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及有凶吉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 12、如堕五里雾中 rú duò wǔ lǐ wù zhōng - 释义:如堕五里雾中 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13、如堕烟海 rú duò yān hǎi - 释义:如堕烟海 好像掉在烟雾弥漫的大海里。 -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 14、如堕烟雾 rú duò yān wù - 释义:如堕烟雾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殷中军指殷浩,字渊源。后以“如堕烟雾”、“如堕烟海”形容茫然不得要领或认不清方向。 - 出处: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殷中军指殷浩,字渊源。 
- 15、如梦初醒 rú mèng chū xǐng - 释义:如梦初醒 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厉公大喜曰:‘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 16、如梦方醒 rú mèng fāng xǐng - 释义:如梦方醒 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 17、幡然悔悟 fān rán huǐ wù - 释义:幡然悔悟 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 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八回:“话说谭绍洸听得冯云山这番议论,已幡然悔悟。” 
- 18、恍然大悟 huǎng rán dà wù - 释义:恍然大悟 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五卷:“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 19、明心见性 míng xīn jiàn xìng - 释义:明心见性 ①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 20、涣然冰释 huàn rán bīng shì - 释义:涣然冰释 涣然:消散的样子;释:消散、解除。指像冰块溶化流散一样。比喻误会、疑虑、隔阂等完全消除。 - 出处:晋 杜预《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 21、涣若冰释 huàn ruò bīng shì - 释义:涣若冰释 犹言涣然冰释。 - 出处:唐·权德舆《张隐居庄子指要序》:“盖弘道以周物,阐幽以致用,内外相济,始终相发,其文约,其旨明,累如珠贯,涣若冰释。” 
- 22、深不可测 shēn bù kě cè - 释义:深不可测 ①深得无法测量。形容很深。②比喻道理、含义异常深奥。③比喻人心机极深;难以猜测。 -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天道玄默,无容无则,大不可极,深不可测。” 
- 23、百思不得其解 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 - 释义:百思不得其解 百:多次;思:考虑,思考;解:理解。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理解 - 出处:清 梁启超《论宗教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若此者皆不诚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 
- 24、百思莫解 bǎi sī mò jiě - 释义:百思莫解 百思:百般思索。指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 出处:李准《李双双》:“小王在一边,如坐针毡,百思莫解。” 
- 25、目击道存 mù jī dào cún - 释义:目击道存 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 -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 26、神领意得 shén lǐng yì dé - 释义:神领意得 形容领悟透彻。 - 出处:《高坐别传》:“性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言,皆因传译。然神领意得,顿在言前。” 
- 27、福至心灵 fú zhì xīn líng - 释义:福至心灵 福气一来;心也变得灵巧起来。多用来奉承人得意时思想灵活;言行适宜;含有诙谐之意。 -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五代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鄙语有之:福至归灵,祸来神昧。” 
- 28、红炉点雪 hóng lú diǎn xuě - 释义:红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领悟、接受迅速,思想改变快 - 出处:《高子遗书·会语》:“颜子克己,若红炉点雪,不必言难,天下归仁。” 
- 29、翻然悔悟 fān rán huǐ wù - 释义:翻然悔悟 悔悟:悔恨而醒悟。很快而彻底地转变。形容彻底觉悟过来;思想大转变。 - 出处:宋 朱熹《答袁机仲书》:“若能于此翻然悔悟,先取旧图分明改正。” 
- 30、茅塞顿开 máo sè dùn kāi - 释义:茅塞顿开 茅:茅草;塞:堵塞。茅草塞路;突然开通了。形容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一下开窍了。比喻立刻理解明白。 -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 31、莫名其妙 mò míng qí miào - 释义:莫名其妙 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 出处: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 
- 32、莫明其妙 mò míng qí miào - 释义:莫明其妙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名其妙。” 
- 33、莫测高深 mò cè gāo shēn - 释义:莫测高深 莫:不能。无法测量出多高多深。形容人或事难以揣测其高深奥妙。也可以讽刺故弄玄虚以迷惑别人者。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严延年传》:“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 
- 34、豁然大悟 huō rán dà wù - 释义:豁然大悟 形容彻底晓悟。 - 出处:唐·慧能《坛经·宣诏品》:“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 35、豁然开悟 huō rán kāi wù - 释义:豁然开悟 同“豁然大悟”。 - 出处: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初闻安师讲《般若经》,豁然开悟,叹曰:‘九流异议,皆糠秕耳。’” 
- 36、豁然开朗 huò rán kāi lǎng - 释义: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 出处:晋 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37、豁然省悟 huō rán shěng wù - 释义:豁然省悟 同“豁然大悟”。 - 出处:《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祖曰:‘汝被我解。’马鸣豁然省悟,稽首皈依,遂求剃度。” 
- 38、豁然贯通 huò rán guàn tōng - 释义:豁然贯通 豁然:开阔通达的样子;贯:贯穿;通:通晓。一下子就彻底明白;通晓了。 - 出处:宋 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 39、迷惑不解 mí huò bù jiě - 释义:迷惑不解 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二十七:“她鞠了个躬,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掌声很热烈。听众瞧着她,迷惑不解。” 
- 40、迷离恍惚 mí lí huǎng hū - 释义:迷离恍惚 模糊闪烁;分辨不清;似有若无。 -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庭中一半似银海一般的白,一半却迷离惝恍,摇曳着桐叶的黑影。” 
